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甘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834页(5700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美草,蜜草,国老,甜草,粉草,棒草,灵通。

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状茎。多年生草本,高约30~70厘米;罕达1米。

根茎圆柱状,主根甚长,粗大,外皮红褐色至暗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

单数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早落;小叶4~8对,小叶柄甚短,长1毫米许;小叶片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偶近于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急尖或近钝状,基部通常圆形,两面被腺鳞及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长5~12厘米;花萼钟形,长约为花冠的1/2而稍长,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略长,外被短毛及腺鳞;花冠淡紫堇色,长约14~22毫米,旗瓣大,长方椭圆形,先端圆或微缺,下部有短爪,骨瓣直,较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10,2体,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不等;雌蕊1,子房无柄。

荚果线状长圆形,镰刀状或弯曲呈环状,通常宽6~8毫米,密被褐色的刺状腺毛。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本植物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甘草头)、根的末梢部分或细小根(甘草梢)、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甘草节)亦供药用,各见专条。

除上述主品种外,尚有:①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又名:欧甘草。

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

分布于新疆。②黄甘草Glycyrrhiza kansuensis Chang et Peng,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

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臌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其特征小叶3~5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臌胀。

分布新疆、甘肃等地。甘草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

也有将外面栓皮消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经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汶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

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主产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东北各省、青海、新疆等地亦产。

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者品质最优。

其炮制法,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晾干。

蜜炙甘草:取甘草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100公斤甘草片,用炼熟蜜25~30公斤。

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

通行十二经。功能补虚安神,润肺止渴,和中缓急,通经利血气,解毒,调和诸药。

本草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小儿胎毒,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腹痛便溏,劳倦内热,肺痿喘嗽,心悸,惊痫,血沥腰痛,烦闷健忘。内服:煎汤1.5~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①治心悸失眠、烦热:甘草3克,石菖蒲1.5~3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内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②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瓜蒌根等分。水煎服之(《仁斋直指方》)。

③治婴儿目涩,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风:甘草1截,以胆汁炙,为末,每用米泔调和少许灌之(《幼幼新书》)。④治汤火灼疮:甘草煎蜜涂(《怪证奇方》)。⑤治阴下湿痒:甘草1尺,并切,以水5升,煮取3升,渍洗之,日3、5度(《养生必用方》)。⑥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现代临床用甘草治疗:①席汉氏综合症:甘草粉10克,日服3次,同时配合甲基睾丸素、甲状腺素、葡萄糖、维生素等。②尿崩症:甘草粉5克,日服4次,试治两例病史已4~9年患者,收到一定效果。③支气管哮喘:用甘草粉5克或甘草流浸膏10毫升,每日3次。④传染性肝炎:100%甘草煎液15~20毫升,小儿减半,日服3次。⑤治疗疟疾:用甘草、甘遂等量研粉混合,于疟疾发作前30分钟取药粉少许撒于肚脐眼,外贴黑膏药。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生甘草30克,水煎2次,上、下午分服。

⑦急性血吸虫病:根据甘草有类似去氧皮质酮的药理作用,用其代替考的松和促肾上腺皮质素治疗本病,获得较好效果。一般用药后1~2天即开始退热,5~10天内大部分退至正常,同时全身情况亦显着好转或恢复。

用法:甘草粉每日30克,分3次服,热退后减为半量再服1周左右停药。可配合其他辅助疗法。⑧血栓性静脉炎:甘草流浸膏每日12~20毫升,或甘草50克水煎,均分3次饭前服。认为甘草治疗本病有消炎、止痛,增加机体抵抗力及制止肉芽组织增生之作用。

⑨子宫糜烂:先用1:4000过锰酸钾液冲洗阴道,以干棉签擦干后将甘草流浸膏涂于子宫颈上。本法对中度子宫颈糜烂疗效较好,一般治疗2~3个疗程(每疗程5次)便能痊愈。如患有滴虫者,须先治滴虫,再治宫颈糜烂。

⑩腓肠肌痉挛:甘草流浸膏成人10~15毫升,日服3次。

有效率达94.8%。疗程最短3天,最长6天。⑾眼科炎症:以5%或8%~12%甘草酸钠盐溶液,或甘草次酸混悬液(每毫升含10毫克),或10%~30%甘草浸膏液滴眼,根据病情需要,每1~2小时滴眼1次或每日滴3~4次,对泡疹性眼炎、泡疹性结膜炎、上巩膜炎、巩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结核过敏性角膜炎及巩膜炎都有明显疗效。对深层角膜炎、角膜实质炎、角膜间质炎,能减轻充血及疼痛症状,但角膜浸润改变不明显;对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亦可使充血及疼痛刺激症状减轻。⑿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尤以对活动期有疼痛症状者疗效更佳。

甘草对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十二指肠溃疡,对新鲜溃疡较陈旧者为好,治疗后症状的好转比X线改变早。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半数病例出现复发现象。

药物用法:甘草粉:每次2.5~5克,日3次,连用3~4周。甘草丸:日12~15克,3次分服,连用6周。33%甘草浸膏溶液:每日15~30毫升,3次分服,4周为1疗程。甘草流浸膏:每次10毫升,日3次,4~6周为1疗程。

亦有每次用15毫升,日4次者。经验证明,甘草粉的疗效优于甘草流浸膏,因甘草粉包含全部甘草有效成分;而甘草流浸膏含有酒精及氯仿,对溃疡病不尽相宜,改用甘草浸膏溶液则无此弊。临床上以甘草配合其它药物,如瓦楞子、陈皮、蜂蜜、乌贼骨等治疗溃疡病,效果亦佳。⒀阿狄森氏病:采用甘草流浸膏,日用量从15~60毫升不等。

也有用甘草浸膏日20~45克,或甘草酸6克,或甘草次酸3~5克,亦有用甘草粉,日15~30克,并认为其疗效优于甘草流浸膏。对轻度或初期患者疗效较为显着,对重症或晚期患者,单用不理想,甚至不能预防危象的发生,而必须加用皮质酮才能奏效,两者并用时,可减少后者的需要量,认为是一种互补作用。甘草的根和根茎含三萜皂甙甘草酸,即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甙无溶血作用,而甘草次酸则有之。

甘草根的水解产物中尚分出乌热酸,经证明是18α-甘草次酸。尚含多种黄酮成分,中有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新甘草甙、异甘草素-4-β-葡萄糖-β-洋芫荽糖甙。国产甘草18种检样分析结果:水溶物18.7%~40.54%,甘草酸3.63%~13.06%,还原糖3.38%~13.67%,淀粉及胶质2.04%~6.32%,水分6.04%~8.44%,灰分3.35%~6.68%。

欧甘草尚含三萜成分如18α-羟基甘草次酸、24-羟基-11-去氧甘草次酸、24-羟基甘草次酸、美草醇、21α-羟基异欧甘草内酯、甘草环氧酸。甘草属的根尚含甘草西定(Licorcidin)、甘草醇、5-0-甲基甘草醇和异甘草醇、雌激素类物质等。药理作用: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钾盐或铵盐、甘草次酸均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使多种实验动物尿量及钠的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加,血钠上升,血钙降低,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小量考的松可增强其作用。

但甘草不能维持切除了两侧肾上腺的大白的电解质平衡,也不能延长它们的生命。甘草尚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能显着增强和延长考的松的效果,在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均证明甘草及其有效成分能使尿中游离17-羟皮质类甾醇排泄增加,结合型减少。

抑制垂体释放黑色细胞刺激素;小剂量表面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束状带加宽,肾上腺vit-C含量降低,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减少,表现垂体促皮质激素样作用。有人认为,此等作用的产生,是因为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相似之处,系一种直接作用;也有人认为是间接作用,即甘草次酸抑制了肾上腺皮质甾醇类在体内的破坏,因而血液中其含量相应增加,而呈现较明显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②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甘草对正常人的脂质代谢无影响,但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在服甘草甜素后,血清胆固醇下降,血压也降低。甘草甜素小剂量(2毫克/日)在一定时间内,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家血胆固醇降低,病灶减轻,20毫克/日亦能阻止大动脉及冠状动脉病灶的发展,与雌激素合用效果可增强,40毫克/日反而无效。

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白鼠,甘草甜素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③对实验性黄疸的影响: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可使结扎总输胆管的家兔、大白鼠之血胆红素降低,尿胆红素排泄增加,此作用比葡萄糖醛酸或蛋氨酸强。用总胆管瘘管法,甘草甜素可以明显增加家兔胆汁的分泌,但对新生儿黄疸则无效。④镇痛、抗惊厥作用:用小白鼠扭体反应实验证明,甘草根的甲醇提取成分FM100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用压迫小白鼠尾部测定痛阈的方法,镇痛作用较弱,口服更弱,如与芍药花甙合用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⑤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甘草甜素、甘草酸钙盐(静脉注射),可增强茶碱的利尿作用,对醋酸钾则无影响。口服甘草对建了利尿条件的犬,尿量及盐排泄无影响。

甘草甜素可抑制家兔实验性膀胱结石的形成。甘草提取物有女性激素样作用,50毫克相当于0.1毫升雌二醇的效力,有人从欧甘草中分离出二种物质,其效力较雌二醇大。

甘草甜素、甘草次酸能抑制雌激素对未成年动物子宫的增长作用,切除肾上腺或卵巢后仍有同样作用。

⑥抗肿瘤作用:甘草次酸对大白鼠移植的Oberling-Guerin骨髓瘤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钠及甘草次酸衍化物之混合物,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均有抑制作用,即使口服亦有效。甘草甜素、甘草甙对大鼠腹水肝癌及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能产生形态学上的变化,甘草甜素尚能抑制皮下移植的吉田肉瘤。⑦镇咳作用:甘草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减少对它的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

18-β甘草次酸衍化物对豚鼠镇咳作用很明显,其强度与可待因相似,此类制剂对化学性刺激及由电刺激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均有显着效果,故镇咳作用为中枢性。⑧解毒作用:甘草能解除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的致死作用,并对四氯化碳、四氯乙烯、抗结核剂及酒精引起的动物肝伤害有保护作用;可使熟附片毒性大为降低,与甘遂配伍,小剂量降低其毒性,大剂量则相反。甘草甜素对河豚毒、毒有解毒效力,并能显着降低士的宁的毒性及死亡率。

甘草流浸膏能解除急性氯化铵中毒,精甘草口服或静脉注射能预防吡唑酮类Sulpirin的急性致死性毒性。甘草能显着降低组织胺、水合氯醛、乌拉坦、可卡因、苯砷、升汞等的毒性,对印防己毒素、乙酰胆碱、咖啡因、毛果芸香碱、烟碱、可溶性巴比妥有中度或极轻度的解毒作用。⑨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甘草次酸对大白鼠的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结核菌反应、皮下肉芽囊性炎症、角义菜胶浮肿均有抑制作用。

欧甘草的水提取液对死结核菌引起的关节炎(大鼠),较布他酮弱。甘草甜素能显着抑制蛋清引起的豚鼠皮肤反应,并减轻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甘草次酸及其衍化物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气喘、过敏性及职业性皮炎,油膏用于皮肤及眼耳鼻喉科的炎症及溃疡。甘草抗炎、抗变态反应之原理尚未阐明,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组织胺或与肾上腺有关,或被认为,影响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从而产生抗炎作用。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甘草浸膏、甘草提取物对大鼠结扎幽门、犬因组织胺形成的实验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M100口服对大鼠、豚鼠的溃疡亦有效;欧甘草中提出的生物碱亦有此作用;甘草甙、甘草素及异甘草素对大鼠幽门结扎之溃疡有抑制作用,但效力不及甘草流浸膏。甘草流浸膏灌胃后,能直接吸附胃酸、对正常犬及溃疡病大鼠能降低胃酸,FM100十二指肠内给药,对急、慢性胃瘘及幽门结扎的大鼠,能抑制其基础分泌量,效力为硫酸阿托品的1/200。

FM100腹腔注射能拮抗促胃液分泌素的胃液分泌作用,降低大鼠胃蛋白酶的活性。甘草煎剂、流浸膏对离体肠管先兴奋后抑制,对在体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提取液、甘草素、异甘草素、欧甘草根的酒精提取物、FM100对动物离体肠管均有抑制作用,并能解除乙酰胆碱、氯化钡、组织胺所致的肠痉挛。

甘草 1.花枝 2.果序 3.根

光果甘草 1.花枝 2.花 3.果实

甘草药材

上一篇:甘松粥 下一篇: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