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外治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933页(537字)

基础理论名词。

泛指除口服药物外,利用手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药物等施之于患者机体的外表或局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即是《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的外取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简称外治。

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宝贵的是,书中还介绍了腹水穿刺和用于脱疽(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截肢手术。到东汉时期,张仲景记述了针刺、灸、烙、温熨、药摩、生药、洗理、润导、浸足、灌耳、人工呼吸等多种外治法,为后世奠定了广泛的基础。自针灸形成专科后,外治的概念有所改变,近世论述外治法,多已排除针灸。外治法专着有以膏贴(薄贴)为主的《理瀹骈文》以及清·邹存淦《外治寿世方》等。外治法根据其性质形式可归纳为手法的外治法,配合器械的外治法,采用药物的外治法。

前两种分别于外科、眼科、针灸、按摩、正骨、推拿中运用。药物外治法是利用药物接触病体,直达病所,并借冷热温度的刺激、摩擦、熏熨的帮助,以加强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包括:熏蒸法、敷贴法、熨法、薰洗法、涂敷法、摩擦法、塞法、点滴法、法、含漱法及含噙法、洗涤法等。

上一篇:外奔二景法 下一篇:外药火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