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白鲜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06页(1095字)

中药名。

出《药性论》。别名:北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又名:白藓,白膻,金雀儿椒,地膻,八圭的根皮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的刺激味。

根木质化,数条丛生,外皮淡黄白色。

茎直立,高50~65厘米。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叶柄;叶轴有狭翼,小叶通常9~11片,无柄,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3.5~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锐尖,边缘具细锯齿,表面密布腺点,叶两面沿脉有柔毛,尤以背面较多,至果期脱落,近光滑。总状花序;花轴及花梗混生白色柔毛及黑色腺毛;花梗基部有线状苞片1枚;花淡红色而有紫红色线条;萼片5,长约花瓣的1/5;花瓣5,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细呈柄状;雄蕊10;子房5室。蒴果,密被腺毛,成熟时5裂,每瓣片先端有一针尖。

种子2~3枚,黑色,近圆形。

花期4~5月。果期5~6月。生于山坡及丛林中。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北方于春、秋二季采收,南方于夏季采收。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粗皮,乘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干燥根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7~12厘米,直径1~2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稍光滑,有时有纵皱和侧根源。内表面淡黄色,光滑而具侧根形成的圆孔。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乳白色,呈层状。在日光或灯光下,可见闪烁的白色细小结晶物。气膻,味微苦。

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佳。

主产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味苦咸、性寒。

入脾、胃经。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内服:煎汤,6~15克。

外用:煎水洗。虚寒证忌服。

①治瘘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1升(《补缺肘后方》)。②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90克。以水3升,煮取1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

根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甾醇、黄柏酮酸、胡芦巴碱、胆碱、梣皮酮。尚含菜油甾醇、茵芋碱、γ-崖椒碱、白鲜明碱。

地上部分含有补骨脂素和花椒毒素。体外试验白鲜皮的1:4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20煎剂对阴道毛滴虫并无杀灭作用。白鲜碱小量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输出量及每搏输出量均增多,对离体耳血管有明显收缩作用,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收缩作用。

白鲜 1.花枝 2.根

白鲜皮药材

上一篇:白蔻抄手 下一篇:白蜜银耳椰子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