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磁疗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28页(680字)
中医治法。
指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为“磁穴疗法”、“经络磁场疗法”、“经穴磁珠疗法”等。此法在我国古代就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已将磁石正式入药。现在临床常用的磁性材料有铈钴铜合金、钐钴合金、钡铁氧体、锶铁氧体、铝镍钴磁钢等。
一般磁场强度为100~4000高斯。采用的方法有静磁法、动磁法和电磁法。
静磁法多将磁片贴敷或固定于穴位表面,产生恒定的磁场,多用于高血压、急、慢性扭挫伤、滑囊炎、腱鞘囊肿、肩周炎、网球肘等病症的治疗。动磁法是将旋磁机对准穴位进行治疗,或将磁体置于穴位表面摩擦转动,多用于头痛、带状疱疹等症的治疗。电磁法一般用电磁疗机,并选择合适的磁头置于穴位上,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病症。据现代研究报道:磁疗对损伤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和某些内脏疾患引起的疼痛有一定效果,对定位明确的浅表部位疼痛效果较好,对灼性神经痛疗效较差。
磁场对神经中枢有抑制作用,对单个中枢神经元放电也有抑制作用,因此,磁疗有镇静作用。实验还表明,在磁场作用下可达到消炎、消肿作用;人体的经络穴位具有电磁特性,穴位处是人体电磁最活跃点,因此认为经络的实质可能与人体的电磁分布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处于地球的弱磁场作用下(约为0.3~0.6高斯),而磁疗法所加的磁场强度比地球磁场要大许多倍,故而可以对机体的生物电磁现象发生影响,调节经络平衡,从而使机体恢复健康。对有磁疗过敏或头晕、恶心、乏力、嗜睡或失眠等副作用严重者要停用。
孕妇下腹部、婴幼儿及严重心脏病患者的心前区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