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009页(3493字)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石胆(《本经》),黑石、铜勒(《吴普本草》),翠胆矾(《本草蒙筌》),蓝矾(《中药材手册》),鸭嘴胆矾(《济生方》)。
基源 胆矾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
原矿物 正品胆矾一般指胆矾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或化学制品。
历史 胆矾原名石胆,最早记载于《本经》。《纲目》释其名曰:“胆以色味命名,俗因其似矾,呼为胆矾。”《别录》载:“其为石也,青色多白文,易破,状似空青。”陶弘景谓:“今人时有采者,状如琉璃而有白文,易破折。”苏恭谓:“此物出铜处有之,形似曾青,兼绿相间,味极酸苦,磨铁作铜色,比是真者。”本草所谓“青”,即现在所说的“蓝”,间有白色文,有时微带绿色,以及光泽、性质、气味、产状等均与现今的胆矾~致。宋·苏颂已指出胆矾要精制,谓:“但取粗恶石胆合消(硝)石销溜而成之。块大色浅,浑浑无脉理,击之则碎无廉棱者。
”直至现在胆矾原矿直接药用很少,须加工精制。
形态 胆矾属于三斜晶系。
单晶体呈板状或短柱状,但不常见。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钟乳状、肾状或粒状。
天蓝色、蓝色,有时微带绿色;条痕无色。玻璃光泽。
硬度2.5。性极脆。
断面贝壳状。密度2.1~2.3g/cm3o
产状 胆矾系含铜硫化物氧化分解的产物。
主要产于气候干燥地区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铜矿坑道中常见由矿坑水生成胆矾。
产地 主产于云南昆明、会泽,山西锋县等地;江西、广东、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采挖。
采挖后,选择蓝色,具玻璃光泽的结晶;或用化学方法以硫酸作用于铜片制成。
鉴别
性状 胆矾呈不规则斜方扁块状、棱柱状。表面不平坦,有的面具纵向纤纹状纹理。蓝色或淡蓝色,条痕白色或淡蓝色。半透明或透明。具玻璃光泽。
质脆,易碎。气无,味酸、涩。
理化 ①胆矾易溶于水,水溶液显蓝色。 1)取水溶液,滴加氨试液,即生成蓝色沉淀;加过量氨试液,沉淀即溶解,成为深蓝色溶液。
2)取水溶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显红棕色或生成红棕色沉淀。 3)取水溶液,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4)取水溶液,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 ②取胆矾碎粒,加热烧之,则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遇水又转变为蓝色。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品胆矾,除去杂质,捣碎或研细用。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风化。
。【化学】:胆矾主为5个结晶水硫酸铜CuSO4·5H2O。
其中CuO31.87%,SO332.06%,H2O36.07%。常含Mg和Zn。
参考文献 青藏药用矿物.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111
。【药理】:胆矾能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而催吐。
参考文献 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01
【药性】:
性味 酸、辛,寒。
有毒。 ①《本经》:“酸,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酸,小寒。李氏:大寒。
桐君:辛,有毒。扁鹊:苦。
”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酸、涩。大毒。”
归经 入肝、胆经。 ①《纲目》:“入少阳胆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胆二经。”
功效 催吐,祛腐,解毒。
主治 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眩风眼,痔疮,肿毒。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痛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 ②《别录》:“散癥积,咳逆上气及鼠瘘恶疮。” ③《药性论》:“破热毒。” ④《唐本草》:“主带下赤白,面黄,女子脏寒。” ⑤《日华子本草》:“治蚛牙,鼻内癔肉。” ⑥《本草图经》:“吐风痰。” ⑦《本草蒙筌》:“治喉蛾毒。” ⑧《本草汇言》:“消喉痹,疗齿疳龈烂。” ⑨《玉楸药解》:“治脚疽、痔瘘、杨梅、金疮、白癜,一切肿痛,带下,崩中,上气,眼疼眩烃,疯狗咬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 ⑩《医林纂要》:“行肝风,泻肝火,敛肺气,清肺邪,亦兼补心,软坚去毒。功用略同白矾。” ⑾《现代实用中药》:“1)有催吐作用,为急救磷中毒之要药。又为点眼药,适用于眼科如砂眼等。又炽烧后研细合米醋点入,或合白殭蚕为末吹入,治咽头炎、扁桃体炎,吐出痰涎即松。并用于下疳、腋臭、带下等。 2)吐风痰毒物,治喉痹咳逆,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带下赤白。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3~0.6g。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洗眼。
使用注意 体虚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②《药性论》:“陆英为使。”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二圣散《济生方》治缠喉痹急喉风:鸭嘴胆矾7.5g,白僵蚕(炒)15g。
研末,每以少许吹喉,立吐痰涎。 ②《活幼口议》:“治小儿齿疳:鸭嘴胆矾3g,匙上煅红,加麝香少许。研匀,敷于齿龈上,立效。
” ③胆矾散《沈氏尊生书》治牙疳:胡黄连1.5g,胆矾、儿茶各0.15g。为末敷。 ④王焘《外台秘要》:“治齿痛及落:石胆研细,人乳和膏擦患齿。日3~4次,擦后以水漱净。” ⑤《圣济总录》:“治赤白癜风:胆矾、牡蛎粉各15g。生研匀,醋调,摩敷。
” ⑥《黎居士易简方》:“治腋下狐臭:胆矾半生用半熟研粉并入腻粉少许。每用1.5g以生姜自然汁调涂,至十分热痛乃洗擦净,数日一用,以愈为度。” ⑦《仁斋直指方》:“治肿毒不破:胆矾、雀屎各少许,点疮肿上。” ⑧《摄生众妙方》:“治口疮,喉闭,乳蛾:胆矾3g,熊胆3g,广木香1g。为细末匀。
另以木鳖子1个,去壳磨井水,以鹅翎沾水蘸药敷患处。” ⑨《圣惠方》:“治口舌生疮:胆矾、干蟾(炙)各等份,共研为末。每取末如小豆大掺疮上,良久,以新汲水漱口,漱尽1000ml水为度。”
单方应用 ①《谭氏小儿方》:“治初中风瘫缓,1日内:胆矾末0.4g(成人3g)温醋汤调下,立吐出涎,便自醒。” ②《濒湖集简方》:“治小儿鼻疳蚀烂:胆矾烧烟尽,研末掺之,1~2日愈。” ③石胆散《圣济总录》治甲疽肿痛,脓血不止:石胆15g,煅过,细研。敷疮上,日2~3度。 ④《仁斋直指方》:“治痔疮热肿:鸭嘴胆矾(煅研)蜜水调敷。” ⑤《明目经验方》:“治风眼赤烂:胆矾6g烧研,泡汤日洗。” ⑥《济急仙方》:“治疯犬咬毒:胆矾末敷伤处。” ⑦《千金方》:“治百虫入耳:胆矾末和醋灌之即出。”。【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石胆,其性收敛上行,能涌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又能杀虫,故治咽喉口齿疮毒有奇功也。” ②刘若金《本草述》:“娄全善有云: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不伸,为患反剧。若然,则此味宜于喉闭及缠喉风者,乃治阴不能蓄阳之痹,是为风淫,属不恶寒之喉痹也。其不宜者,乃不治阳不能达阴之痹,是为风虚,正属恶寒之喉痹,正全善所谓切忌者也。盖此味在李时珍云入手少阳,能散风木相火,故其治上壅之风痰及喉痹鼠漏,皆少阳相火之为患也。
如恶寒之喉痹,原因郁热,非属相火,宜消阴伸阳,不宜收阳助阴。投剂者,可得卤莽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