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马尾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028页(779字)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澳门尾藻(《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基源 为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植物瓦氏马尾藻的全藻体。

原植物 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 Grev.,又名博茜、海茜(广东)。

历史 参见“海藻”条。

形态 藻体褐色,干燥后为黄褐色,高30~90cm。

固着器盘状。主干短,1.5~2cm,圆柱状,其上有落枝的残痕,自主干顶生出1至数个主枝。主枝下部扁平。叶为长披针形,生在体下部的较宽,在1.5cm上下;上部的狭窄,3~6mm,有稀疏但较尖锐的锯齿;中肋明显,在顶端处消失;毛窠较多,散布在中肋的两侧。

气囊球状,圆顶,径在5mm上下,永不成对;囊柄常扁平,有时呈叶状。生殖托圆柱状,近于二叉式分枝,排成总状。(图见《中国经济海藻志》.图版V∶35)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石上或中、低潮带的大深石沼中也可见到。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国特有种。

。【药性】:

性味 咸,寒。

功效 消痰,软坚,散结。

主治 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结核。

《全国中草药汇编》:“安徽地区作海藻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使用注意 不宜与甘草同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