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玉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249页(692字)

【名称出处】:《福建植物志》

【概况】: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爱玉子的果实。

原植物 爱玉子Ficus pumila L.var.awkeotsang(Makino)Corner(F awkeotsang Makino)

形态 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二型;不结果枝上生不定根,叶片椭圆状心形,长约2.5cm,基部稍不对称,顶端渐尖,叶柄很短;结果枝上无不定根,叶柄长5~10mm,被锈褐色毛,托叶2,披针形,被黄色丝状毛;叶片厚纸质,长椭圆状卵形,长5~15cm,宽4~7cm,全缘,表面无毛,背面密被锈褐色柔毛;基脉3出,侧脉4~5对,网脉蜂窝状,甚明显。榕果单生叶腋,长椭圆形,长6~8cm,直径3~5cm,两端稍尖,基部收缩成一短柄,基生苞片3,宿存,三角状卵形,密被长柔毛,榕果幼时被黄色短柔毛,成熟时黄绿色,表面具白色斑点;雄花生于内壁口部,多数,排成几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片3,花柱侧生而短;雌花生于另一植株榕果内壁,花梗长,花被片4~5。

瘦果有粘液。

果期4~5月。(图见《台湾植物志》.第2卷.147页.图24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0~1900m的山地林缘树干或墙壁上。

分布于中国福建南部、台湾。

【临床应用】:

《福建药物志》:“爱玉子为薜荔同属植物,形态与薜荔极为相似,民间常混用。”

上一篇:爱地草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