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颠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542页(1656字)

【名称出处】:《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概况】:

异名 刺荆(广东、海南),山铃(广西),油辣果(贵州)。

基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茄子的根。

原植物 牛茄子Solanum surattense Burm.f.

余项参见“丁茄”条。

。【生药】:

采集 根于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果实、种子秋季采收,种子洗净晒干,炒黄至有香气,备用。

【化学】:

含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1,2]、澳洲新茄碱(Solasurine)[3]、△3,5-澳洲茄二烯(Solasodiene)[4]、刺茄甙(Aculeatiside)A、B[5]、16-去氢孕烯醇酮(16-Dehydropregnenolone)及其甙类[6]、β-各甾醇、毛甾醇(Lanosterol)、薯蓣皂甙元[7]、胆甾醇、菜子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8]

参考文献 [1] Plant Med 1979;37(1)∶70 [2] CA 1994;120∶294223h [3]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00 [4] CA 1985;102∶93020u [5] Phytochemistry 1983;22(3)∶733 [6] CA 1984;100∶22903g [7] CA 1979;91∶87365y [8] CA 1986;105∶3485j

【药性】:

性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微温。有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毒。” ③《广东中草药》:“根:淡,平。有毒。”

功效 活血散瘀,镇痛麻醉,镇咳平喘。

主治 ①《中药大辞典》:“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痛,风湿痛,瘰疬,寒性脓疡,跌打损伤。”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痈肿疮毒,冻疮,胃痛,牙痛。”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株:治胃痛,损伤,伤,感冒,疟疾,瘰疬。”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跌打损伤,冻疮,寒性脓疡,慢性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脚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0.3~0.9g。外用:捣敷,煎水洗或调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扭挫伤:丁茄(即野茄)、姜黄、韭菜根,共捣烂外敷。

单方应用 ①《广东中草药》:“治跌打肿痛,痈疮肿毒:鲜癫茄(即野茄)根捣敷;或用癫茄茎中晒干煅存性为末,调茶油敷患处。” ②《广东中草药》:“治小儿口腔炎:癫茄茎叶,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许,涂患处。” ③《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治胃痛:天茄子根,晒干研细末,痛时服1g,儿童酌减。” ④《广东中草药》:“治肝硬化腹水:癫茄种子,炒黄研末服。”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冻疮:丁茄(即野茄)全草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⑥《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治牙痛:天茄子种子,置烧红之瓦片上,用竹管吸烟熏之。”

食疗 《广东中草药》:“治小儿疳积:鲜癫茄果1~2枚,切开,加肝蒸熟,去癫茄取猪肝服食。”

上一篇:野靛青 下一篇:野蘑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