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015页(1272字)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舒筋散、何发来(勐海傣语)。

基源 为百合科嘉兰属植物嘉兰的干燥块茎。嘉兰属全世界有4~5种,中国产1种,药用。

原植物 嘉兰Gloriosa superba L.[G.doniana J.A.et J.H.Schult;Methonica doniana(J.A.et J.H.Schult.)Kunth]

形态 蔓生草本,长1~3m或更长。根状块茎、肉质,常分叉,粗约1cm。

茎长2~3m或更长。叶互生,对生或3枚轮生,卵状披针形,长10~18cm,宽2~3.5cm,顶端长渐尖,常呈卷须状,基部钝圆。

花单生或数朵在顶端组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梗常从叶的1侧长出,长10~15cm,顶端下弯,花被6,上部红色,下部黄色,条状披针形,长5~8cm,宽6~9mm,反曲,边缘皱波状;花丝长3~4.5cm,花药条形,长约1cm;花柱长3.5~4.5cm,顶端3裂,基部常在近子房处呈直角状弯曲;子房长约1cm,蒴果长4~5cm。花期7~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440页.图77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600~1250m的林下灌丛中或栽培。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也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和非洲。

【化学】:

块茎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β和γ-光秋水仙碱(β和γ-Lumicolchicines)[1]、2-羟基-6-甲氧基苯甲酸[2,3]

附 花含木樨草素、秋水仙碱、N-甲酰去乙酰秋水仙碱、秋水仙胺[4],β-和γ-光秋水仙碱、3-去甲基秋水仙碱、2-去甲基秋水仙碱、3-去甲秋水仙碱的葡萄糖甙[3]

参考文献 [1] Indian J Chem Sect B 1976;14B(11):908 [2] JInst Chem(India)1980;52(5):187 [3] Proc Natl Acad Sci India Sect A 1977;47(1):21 [4] 云南植物研究 1977;2:62

【药性】:

性味 全株有毒。

主治 半边瘫痪,周身关节痛,高热抽搐,周身肿胀。

使用注意 本品为提取秋水仙碱的原料。全株有毒。中毒症状:唇、舌、咽喉起初刺痛,继而麻,腹上部烧灼痛,身体各部皮肤麻木,恶心,呕吐,腹泻带血,眩晕,肢体无力,眼睛沉重,怕光,呼吸困难,脉博快而无力,惊厥,失去知觉死亡。

上一篇:墙草根 下一篇:聚叶虎耳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