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血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062页(1410字)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土荆芥(《植物名实图考》),滇荆芥,荆芥(云南)。

基源 为唇形科蜜蜂花属植物蜜蜂花的干燥全草。蜜蜂花属全世界约4种;中国有3种及栽培1种,2种入药。

原植物 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Benth.)Bakh.f.(M.hirsuta Bl.;M.parviflora Benth.;Calamintha cavaleriei Lévl.et Vaniot)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土荆芥生昆明山中。绿茎有棱,叶似香薷,叶间开粉红色花。

花罢结筩子,三尖微红,似紫苏蒴子而稀疏。土人以代假苏。

”所述与附图应为本种。

形态 具根状茎的多年生草本。茎高60~100cm,被短柔毛。叶片卵形,长1.2~6cm,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靠中脉两侧带紫色或全部紫色,近无毛或仅沿脉被短柔毛;叶柄长0.2~2.5cm。轮伞花序,少花或多花,在茎、枝叶腋内腋生,疏离;花萼钟形,长6~8cm,外面沿脉肋上被具节长柔毛,13脉,二唇形,上唇3齿,急尖,下唇与上唇近等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1cm,冠檐2唇形,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花药2室,室略叉开;花柱先端相等2裂,裂片外卷;花盘浅盘状,4裂。

小坚果卵圆形,腹面具棱。花果期6~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215页.图50.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600~2800m路旁,山地,山坡、谷地。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江西南部、广东北部、广西北部、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印度东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越南北部至印度尼西亚也有。。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药性】:

性味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微温,味涩、苦。”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平。”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风湿麻木,大麻风,吐血,鼻出血,皮肤瘙痒,疮疹,癞症,崩带。”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吐血,鼻出血,麻风,皮肤瘙痒,疥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药物志》:“治咬伤:鼻血草、牙半枝莲、半边莲各等份,捣绒敷患处。” ②《四川药物志》:“治鼻衄、吐血:鼻血草15g,刺黄柏15g,白茅根15g,土茯苓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四川药物志》:“治鼻衄、吐血:鼻血草鲜叶,捣绒塞鼻。” ②《四川药物志》:“治皮肤疮疹:鼻血草50g,煎水洗患处。” ③《福建药物志》:“治麻风、皮肤瘙痒:鼻血草30~60g,水煎服。”

上一篇:管南香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