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蛤蚧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184页(688字)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动物志》

【概况】:

基源 为鬣蜥科鬣蜥属动物喜山鬣蜥,药用其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原动物 喜山鬣蜥Agama himalayana(Steindachner)

形态 体显然扁平。头体长130mm左右,尾长大于头体长。吻钝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鼓膜裸露,小于眼径。

头部鳞大小不等,光滑或微具棱;头后侧和颈侧具锥状鳞,环绕鼓膜排列;其余颈鳞细小。背部中央鳞大,两侧鳞小,不间杂大鳞。

腹鳞光滑,比背部中央鳞小;咽喉鳞比腹鳞小。雄性腹部和肛前有板鳞。

颈侧和体侧的皮肤松弛。尾基宽扁,渐呈鞭状,鳞具强棱,活动时不易断。四肢较强,后肢向前可达颞部,指(趾)末端略侧扁,爪发达。背面一般灰褐色,满布棕黑色斑点。

腹部灰瓦色,雄性腹部和肛前的板鳞呈黄色。尾背黑褐色。四肢黑褐色。(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302页)

生境与分布 多栖于山坡岩石间,日出后活动频繁。常匍伏在向阳的石块上,受到惊扰后,即迅速窜入石隙。分布于中国新疆、西藏。

。【生药】:

采集 捕捉后剖腹去内脏,用竹片撑开,晾干或烘干用。

【药性】:

功效 行气止痛。

主治 胃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只。

上一篇:藏茄 下一篇:藏麻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