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蜈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47页(1292字)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图志》

【概况】:

异名 水蜈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七指蕨科七指蕨属植物七指蕨的全草或根状茎。七指蕨属为单种属。

原植物 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L.)Hook(Botrychium zeylanicum Sw.;Osmunda zeylanica L.),又名七叶一枝枪(广东),假七叶一枝花(广东、广西)。

形态 植株高30~50cm。

具肉质横走的根状茎及多数肉质粗根,近顶部生出不育叶和孢子囊穗。不育叶通常3叉,长宽各约15~25cm,每叉由1顶生羽片和1~2对侧生羽片组成;羽片无柄,长10~18cm,宽2~4cm,基部狭而下延,边缘全缘或有不整齐锯齿。

侧脉纤细,分离,1~2次分叉。孢子囊环生于囊托上形成细长圆柱形。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21页.图24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湿润疏荫林下。

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缅甸、印度北部、泰国、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澳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除去泥沙及杂质,晒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豆甾醇(Stigmasterol)、岩藻甾醇(Fucosterol)、卫矛醇(Dulcitol)[1],根含七指蕨素A,B,C,D[2]

参考文献 [1] CA 1980;92:116322k, [2]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

【药性】:

性味 苦、微甘,凉。

功效 清热化痰,去瘀止痛,解毒。

主治 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哮喘,跌打损伤,瘀血疼痛,毒蛇咬伤。

①《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清热,化痰。治痨热咳嗽及跌打内伤。

”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止咳,去瘀生新,镇痛。治痢疾,肺炎,蛇伤。

” ③《中药大辞典》:“除热,去瘀,止痛。治痨热咳嗽,痢疾,跌打内伤,瘀血疼痛。

”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化痰,解蛇毒。治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哮喘;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片、散剂。外用:鲜根、茎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跌打内伤,散瘀止痛:入地蜈蚣用童便浸49日,洗净晒干,研末,每服1.8g,酒或温开水送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