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刺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15页(1158字)

【名称出处】:云南

【概况】:

异名 尾叶槌果藤、尾叶槟榔(《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白花菜科槌果藤属植物小绿刺的叶。槌果藤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约25种。

原植物 小绿刺Capparis urophylla Chun et F.Chun(Capparis cuspidata B.S.Sun;Capparis tenera Dalz.var.caudata B.S.Sun)。

形态 小乔木或灌木,高2~7m。

树皮黑色;小枝无刺或有上举微内弯的小刺;茎上刺粗壮,长达5mm,基部膨大,直或微外弯。叶柄长3~5mm,纤细;叶片幼时膜质,老时草质,卵形至椭圆形,基部圆形或急尖,顶端延长成长尾状,连尾长3~7cm,尾长1~2.5cm;侧脉4~6对,网脉不明显。花腋生,单出或2~3朵成1列;花梗长6~12mm;萼片4,外轮卵形,内轮椭圆形,长3~5mm,宽2~3mm,边缘及内面有绒毛;花瓣4,白色,内面有绒毛,长6~7mm,宽3~4mm,上面1对卵形,相邻一侧中部以下彼此贴合,基部向外反折,下面1对椭圆形,分离;雄蕊10~20,花丝长1.5~2cm;雌蕊柄长1.4~2.5cm,丝状,无毛;子房1室。果球形,直径6~10mm,熟时橘红色;花梗及雌蕊柄果时均纤细。种子1~2粒。花期3~6月,果期8~12月。(图见《云南植物志》.49页.图版15.8-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高达1500m的山坡、路旁、河旁、溪边、山谷疏林或石山灌丛中。分布于广西、云南。

老挝北部也有分布。。【化学】:

含羟基-3-水苏碱(Hydroxy-3-stachydrine)。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73;12(12):2893

【药性】:

性味 微辛,温。

功效 解毒,消肿。

主治 毒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鲜叶捣敷伤口,或百会穴。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用鲜叶30g捣烂,先将患者头部百会穴处头发剃光,后将药敷上,包扎好,每日换药1~2次。另取鲜叶60~90g捣烂,敷于伤口周围。”

上一篇:小铜锤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