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驴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36页(1007字)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鬣羚骨(《中国动物药》)

基源 为科动物鬣羚的骨骼。

原动物 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Bechstein,又名苏门羚、明鬃(《中药大辞典》)。

历史 山驴骨之名,首见于《四川中药志》。《中国动物药》以鬣羚骨之名收载入药,并曰:“根据赵肯堂对《纲目》有蹄类的考证意见,鬣羚的原名当为《纲目》记载的野驴。”《中药大辞典》、《中国药用动物志》和《中国药用动物名录》均收载。

形态 山驴为体型中等大的牛科动物,体长1.4~1.7cm,尾长9~11cm,肩高1.1m。耳宽大,颈背有鬣毛,吻端裸露,具眶下腺。雌雄均有角,雄兽角较大,角短而尖,基部较粗,除角尖部外,均有狭窄的横棱。全体呈黑色,稍带棕色,上下唇白色,耳背部黑棕色,耳尖黑色。

鬣毛全白或棕黑与白色相混。尾尖黑色,腹部及蹊部黑褐色,一般个体毛色差异很大。

生境与分布 常栖居在高山岩岸上,偶或在草原及平地间活动,行动灵敏。清晨觅食,喜吃菌类。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 猎捕后,剥皮取骨,剔尽筋肉,挂通风处凉干。

鉴别 主要是四肢骨,骨长而粗壮,常附带有蹄子。前后肢均三节组成,各节稍弯曲;前肢上、中节长约各26cm,下节较短;后肢上节长约30cm,中节长约35cm,下节较短。表面灰白色,断面灰白,不透明,髓腔空虚。

【药性】:

性味 辛、咸,温。

功效 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 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使用注意 体实有热者慎服,孕妇忌服。

上一篇:山鸡 下一篇:山苦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