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荬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36页(1679字)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

异名 七托莲、小苦麦菜(《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苦菜、小苦苣、活血草、隐血丹、小苦荬(《陕西中草药》)。

基源 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山苦荬的全草。苦荬菜属全世界约50种,中国约20种。

原植物 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Lactuca chinensis(Thunb.)C.Tanaka]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无毛。基生叶莲座状,叶片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5cm,宽1~2c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下延成窄叶柄,叶全缘或具疏小齿或不规则羽裂;茎生叶1~2枚,无叶柄,稍抱茎。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聚伞花序;总苞长7~9mm,外层总苞片卵形,内层线状披针形;花序全为舌状花,舌片顶端5齿裂,黄色或白色。瘦果狭披针形,稍扁平,红棕色,长4~5mm,喙长约2mm;冠毛白色。花期4~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702页.图681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

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广西。越南、朝鲜、原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早春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于干燥处。

【化学】:

含鲍尔烯醇乙酸酯(Bauenyl acetate)[1,2]、木犀草素(Luteolin)[3],与木犀草素-7-0-葡萄糖甙(Luteolin7-0-glucoside);还有棕榈酸十八碳烷烯酯(Strearyl palmitate)、硬脂酸十八碳烷烯酯(Strearyl strearate)、二十三碳醇(Tricosyl alc.)二十五碳醇(Pentacosyl alc.)与羽扇烯乙酸酯(Lupenyl acetate)[2]

参考文献 [1] CA 1986;103:68309h. [2] CA 1977;86:276279r [3]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48

【药理】:

100%水煎剂对在体心有抑制作用,可使心收缩力减弱,频率减少。

对在体及离体蟾蜍心脏,略有增强现象,但有舒张不全。滴在蟾蜍肠系膜上,能使小动脉扩张,先用肾上腺素使之收缩时亦如此。

能使麻醉兔和犬的血压下降,降压作用可能与迷走神经有关。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6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无名肿毒,肺炎,尿结石,阴囊湿疹,跌打损伤,骨折。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止泻,消肿。治伤,尿结石。

” ②《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泻肺火,凉血,止血,止痛,调经,活血,化腐生肌。治无名肿毒,阴囊湿疹,肺炎,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山苦荬10~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疮疔肿痛,黄水疮,阴囊湿疹:鲜山苦荬适量,捣烂敷;或干品研粉,香油调敷患处。”

上一篇:山驴骨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