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紫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263页(2839字)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

异名 肾叶橐吾(《中药志》),蹄叶(东北),水荷叶(陕西),马蹄当归(贵州)。

基源 为菊科橐吾属植物蹄叶橐吾及同属部分种类的根及根状茎。橐吾属全世界约130种,中国约有111种。

原植物 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Lédeb.)Turcz.。网脉橐吾Ligularia dictyoneura(Franch.)Hand.-Mazz.。川鄂橐吾Ligularia wilsoniana(Hemsl.)Greenm.。大头橐吾Ligulariajaponica(Thunb.)Less.

历史 山紫菀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中药志》据《图经本草》载:“紫菀……五六月内开黄紫白花……”等语推知自古即有,以开黄花的菊科橐吾属植物作紫菀应用。结合商品药材原植物调查,除本品原植物所列4种外,尚有同属10余种在我国一些地区使用,特将此类名为“山紫菀”的药用植物列出,以便与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相区别。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肉质,黑褐色。茎直立,高70~200cm,光滑或微有毛,基部被褐色枯叶柄纤维包围。丛生叶与茎下部叶具柄,长18~59cm,基部鞘状,叶片肾形,长10~30cm,宽13~40cm,顶端圆,有时具尖头,边缘有整齐锯齿,基部弯缺宽,长为叶片的1/3,两侧裂片近圆形,不外展,两面光滑,叶脉掌状,主脉5~7条,明显突起;茎中上部叶具短柄,鞘膨大,叶片肾形,长4.5~5.5cm,宽5~6cm。

总状花序长25~75cm,苞片草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下部的长可达6cm,宽至2cm,向上渐小,顶端短尖,边缘有齿;花序梗细,下部的长可达9cm,向上渐短;头状花序多数,辐射状,小苞片狭披针形至线形;总苞钟形,长7~20mm,宽5~14mm,总苞片8~9枚,2层,长圆形,内层的具宽膜质边缘;舌状花5~9,黄色,舌片长圆形;管状花多数。瘦果圆柱形,光滑;冠毛红褐色。

花果期7~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7卷.第2分册.67页.图版15∶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2000m的水边、草甸、山坡、灌丛、林缘或林下。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尼泊尔、锡金、不丹、原苏联、蒙古、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网脉橐吾与蹄叶橐吾的区别,在于叶片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革质,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花期6~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7卷.第2分册.图版26:5-8)生于海拔1900~3600m的水边、林下、灌丛或山坡草地上。分布于四川、云南。

川鄂橐吾与蹄叶橐吾的区别在于叶片肾形;苞片丝状,总苞钟状陀螺形。花期7~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7卷.第2分册.57页.图版135-8)生于海拔1600~2050m的草坡林下。分布于湖北、四川。

大头橐吾与蹄叶橐吾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轮廓肾形,3~5全裂,再作掌状浅裂,两面幼时被白色柔毛;头状花序组成伞房状花序。花果期4~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7卷.第2分册.15页.图版2∶4-6)生于400~2300m的水边、山坡草地或林下。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化学】:

大头橐吾根含吉马烯D(Germacrene D)、异麻烯(Iso-humulene)和顺-罗勒烯(Cis-Ocimene)等[1]

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阔叶千里光碱(Platyphlline)和新蜂斗菜碱(Neopetasitenine)[2]。从全草分得大吴风草碱(Farfugine)[3]、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蜂丰菜碱(Petasitenine)[4]。全草还含呋喃倍半萜(Furanosesquiterpens)[5]

蹄叶橐吾根含呋喃橐吾酮(10α-H-Furanoligularenone)[6]。地上部分含橐吾烯酮(Ligularone)[7]、橐吾环氧素(Liguloxide)、橐吾环氧醇(Liguloxidol)、橐吾环氧醇乙酸酯[8]

网脉橐吾根含4个内酯化合物:岩天麻素(Yantianmasu)[9]、岩天麻素A,B,C(Yantianmasu A,B,C)[10]

参考文献 [1] Chem Ber 1977;110;2640 [2] PlantaMed 1981;42(2):202 [3] Chem Lett 1983;(5):789 [4] J Nat Prod 1985;48(6):1003 [5] Tetrahedron Lett 1971;(43):4007 [6] CA 1967;67:99986u [7] CA 1968;68:114766p [8] Tetrahedron 1970;26(12);2911 [9] 中草药 1982;13(3):12 [10] 中草药 1985;16(6):37。【药理】:

千里光宁碱对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能降低动脉血压;小ip LD50为64.9mg/kg。

参考文献 CA 1979;91:168596n

【药性】:

性味 辛、甘,温。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温。”

功效 理气活血,润肺下气,祛痰止咳。

主治 跌打损伤,劳伤,腰腿痛,气逆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痈咯血,百日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陕西中草药》:“治劳伤:山紫菀、小救驾各3g,红三七、四块瓦、红毛七各6g。水煎服,黄酒为引。”

单方应用 《陕西中草药》:“治腰腿痛:山紫菀60g,研粉,每次6g,每日2次,凉开水冲服。”

上一篇:山椒根 下一篇:山蜡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