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517页(1107字)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

基源 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宜昌悬钩子的叶和根。

原植物 宜昌悬钩子Rubus ichangensis Hemsl.et Ktze.(Rubus papyrus Lévl.),又名红五泡(四川),黄藨子(《拉汉种子植物名称》),黄泡子(《中药大辞典》)。

形态 落叶或半常绿攀援灌木,高达3m;枝圆形,浅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幼时具腺毛,逐渐脱落,疏生短小微弯皮刺。单叶互生,叶片近革质,卵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两面均无毛,下面沿中脉疏生小皮刺,边缘浅波状或基部有小裂片,有稀疏具短尖头的小锯齿;叶柄长2~4cm,无毛,常疏生腺毛和短小皮刺。

顶生圆锥花序狭窄,长达25cm,腋生花序有时形似总状;总花梗、花梗和花萼有稀疏柔毛和腺毛,有时具小皮刺;花梗长3~6mm;花直径6~8mm;萼片5,卵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花瓣5,直立,椭圆形,白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多数,花丝稍宽扁;雄蕊12~30,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色,无毛。

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达2500m的山坡、山谷疏密林或灌丛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 叶夏、秋季采收;根全年可采。

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酸、涩,平。

功效 收敛,止血,散瘀,解毒。

主治 根:治痔疮出血;叶:治黄水疮,湿热疮毒。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止痛,利尿,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研末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吐血,痔疮出血,黄水疮,湿热疮毒:尾泡叶9~15g,水煎服;亦可研末外撒。”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身痛,小便不利:牛尾泡根9~15g水煎服。”

上一篇:牛角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