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729页(1338字)

【名称出处】:《食物本草》

【概况】:

异名 海菜(《章浦县志》),线菜(《闽书》)。

基源 为江蓠科江蓠属植物江蓠的全藻体。

原植物 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Huds.)Papenf.[Gracilariaconfervoides(L.)Grev.;Fucus conferoides L.;Fucus verrucosa Huds.],又名毛(山东),海面线、竹筒菜、毛头发(福建),海粉干(浙江),发菜、粉菜(广东)。

历史 本品始见于《食物本草》。《纲目》记载:“须菜生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叶,状如柳根须,长者尺余,白色,以醋浸食之,和肉蒸食亦佳。”这里所描述的形态很像江蓠,因江蓠有时因淡水注入过多或雨量较大导致死亡时,颜色变白,古代作者误以为白色。

江蓠在北方市场上一般都称为龙须菜。古人用该藻治瘿结热气,利小便。

现今主要用于清热、软坚、化痰及琼胶原料,并发现具有A、B、O及AB型血的凝集素。

形态 藻体直立,丛生,分枝,高10~50cm,有时可达1m,紫褐色或黄色,干后变褐色,软骨质。基部有一固着器,为盘状。主干直径1~2mm,分枝1~2次;枝线形,圆柱状,多伸长或裸露成鞭状或被有短的或长的小枝,向各方向互生或偏生;分枝基部稍有窄缩,枝径0.5~1mm。

髓部由薄壁细胞、皮层细胞2~5组成,有色素。囊果球形或半球形,突出于体表。(图见《南海海洋药用生物》.21页.图38)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肥沃、平静的内湾中,从高潮带至潮下带都有生长。中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

原苏联亚洲部分的千岛群岛、日本、朝鲜、越南南部、菲律宾、北美太平洋南岸等地也有分布。

【化学】:

含藻红朊(Phycoerythrin)和胆甾醇0.0315%[1]

还含有琼脂,是由半乳糖,6-0-甲基半乳糖,3,6-二脱水半乳糖组成的多糖类化合物[2]。光合作用辅助色素,R-藻红素(R-Phycoerythrin)[3],硼酸[4]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34 [2] CA 1980;92:54768 [3] CA 1979;90:68082s [4] CA 1989;110:171863c

【药性】:

性味 《纲目》:“甘,寒。”

功效 清热,利尿。

主治 ①《纲目》:“治瘿结热气,利小便。” ②《本草求原》:“去内热。”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医大辞典·中药》:“治瘿瘤结气,小便不利:龙须菜9~15g,水煎服;亦可用醋浸食。”

上一篇:龙须草 下一篇:龙须眼子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