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饭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824页(2224字)

【名称出处】:陆川本草

【概况】:

异名 白豆、粉豆(《陆川本草》),云藊豆、四季豆、爪豆(《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豆科菜豆属植物菜豆的种子。菜豆属全世界150多种,中国连栽培的约15种。

原植物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又名云豆、六月鲜、龙骨豆、唐豆、三生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唐豇、隐元豆(《植物学大辞典》)。

历史 本品始载于《陆川本草》。

《植物名实图考》载:“云藊豆白色,荚亦双生,似藊豆而细长,似豇豆而短扁,嫩时并荚为蔬,脆美,老则煮豆食之,小儿所嗜,河南呼四季豆或亦呼龙爪豆。”所述即为本品《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纲要》等均有记载。

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植株被短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小托叶长圆形或线形;3出复叶,长4.5~16cm,宽12.5~11cm,顶生小叶宽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全缘,先端尖,基部宽卵形、圆形或平截,两面沿叶脉被毛。

总状花序短于叶,花2~4着生于花序梗顶端;苞片斜卵形,脉凸出;小苞片卵形,较萼稍大;花白色,黄色、紫堇色或红色,长1.5~2cm,旗瓣扁圆形或肾形,具爪,翼瓣匙形有爪;龙骨瓣先端卷曲1~2圈,宽0.8~2mm,先端有喙。种子4~7,长圆形或肾形,长约1.5cm,白色、褐色、蓝黑色或红棕色,带斑纹,有光泽。

花期6~7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11页.图2752)

生境与分布 广植于世界温带。

河北、山西、湖北、湖南、江苏、四川、云南均有栽培。。【生药】:

采集 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荚,取出种子,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糖蛋白,其糖部分为甘露糖(Mannnose)、葡萄糖胺(Gllucamine)、阿拉伯糖(Arrabinose)、木糖(Xylose)、岩薄糖(Fucose);其蛋白部分含肤氨酸,或半肤氨酸,但量极少。

含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又含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物,此物几乎完全不含糖,但与淡粉红-蓝色的色素牢固地结合;含肤氨酸几近15%,但含缬氨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很少[1]。又含血球凝集素,对人类红细胞有很强活性[2]。未发芽的种子的子叶和轴部分含豆甾醉、谷甾醇和少量油菜甾醇[3]

还含植物凝集素(PHA)[6]

种皮含无色蹄纹天竺素(Leeucopelargooninddin))、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ndin))、无色飞燕草素、(Leucodelphindin))、山柰酚、槲皮素、杨梅树素(Myricetin)、蹄纹天竺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飞燕草素、矮牵素(Petunidin)、锦葵花素(Malvidin)等的三葡萄糖甙;山柰酚木糖葡萄糖甙、蹄纹天竺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等的3.5-二葡萄糖甙[4]

还含一种具抗生育作用的蛋白质[6]

参考文献 [1] Biochem J 1965;101∶379 [2] CA 1963;59:3225h [3] CA 1965;63:2120f [4] CA 1963;58:751c [5] CA 1966;655:948f [6]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73。

【药理】:

植物凝集素(PHA),能凝集人的红细胞,还能激活淋巴细胞胚形转化,促进有丝分裂,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的合成等作用;能抑制免疫反应,抑制白细胞、淋巴细胞的移动。

在体外用PHA激活肿瘤病人的自身淋巴细胞。可产生淋巴毒素,对各种动物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73

。【药性】:

性味 甘、淡,平。

①《陆川本草》:“甘、淡,平。” ②《药用蔬菜》“淡、涩,平。”

归经 脾、肾经。 《药用蔬菜》:“入脾经。”

功效 健脾益肾,利水消肿。

主治 水肿,脚气病。

①《陆川本草》:“滋养,解热,利尿,消肿。治水肿,脚气病。

” ②《食治本草》:“调中益气,健脾益肾,利尿,消肿。” ③《药用蔬菜》:“健脾调中,利水消肿。” ④《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湿,消暑解渴,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00~20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陆川本草》:“治水肿:白饭豆120g,蒜米15g,白糖30g。水煎服。”

上一篇:白豆蔻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