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毡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959页(1133字)

【名称出处】:《泉州本草》

【概况】:

异名 天地花(《泉州本草》),小毛毡苔、地红花(《福建中草药》),金雀花(《泉州青草药》)。

基源 为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匙叶茅膏菜的全草。茅膏菜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6种,其中5种供药用。

原植物 匙叶茅膏菜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形态 多年生矮小草本,不具球茎,茎极短缩。叶镶嵌式排列呈莲座状;叶片匙形或宽匙形,无明显叶柄,上部圆而较宽,下部渐狭,边缘具红色腺毛.上面密被紫红色腺毛。

蝎尾状聚伞花序单生或2~3枝由叶丛中抽出,长6~20cm,花少数或多数;花萼钟形,长3.5~4mm,5深裂,裂片椭圆形,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于花萼;雄蕊5;子房近球形,花柱常为3枚,稀4枚,离生,每枚2深裂几达基部。蒴果近球形。

种子黑色,细小。花期3~4月,果期5~10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822页.1642条图)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山坡草地、沟谷边或田边、路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日本、亚洲热带和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泉州本草》:“甘,寒。”

归经 《泉州本草》:“入心、肺、胃三经。”

功效 清热解渴,凉血通淋。

主治 感冒,肺痈,咳嗽口渴,吐血咯血,淋病,喉蛾,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福建中草药》:“治对口疮:鲜小毛毡苔、连钱草各适量加食盐、冷饭或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②《福建中草药》:“治流行性感冒:鲜小毛毡茎15~24g。水煎服。” ③《泉州本草》:“治肺热肺痈,发热咳嗽口渴:鲜地毡草30g,煎汤调蜜服。” ④《泉州本草》:“治单双乳蛾或喉癀:地毡草晒干研末吹喉,仍以鲜地毡草30~45g,煎汤服。” ⑤《泉州本草》:“治金钱癣:鲜地毡草擦患处(干者先浸米醋再擦),每日1~2次。”

上一篇:地骨皮 下一篇:地牯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