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栌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289页(976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杨栌(《唐本草》),半边月(《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忍冬科锦带花属植物半边月树上寄生的木耳及植物全株。

原植物 半边月Weigela japonica Thunb.var.sinica(Rehd.)Bailey[W.sinica(Rehd.)Cheng Diervilla japonica var.sinica Rehd.],又名水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木绣球(《中国树木分类学》)。

历史 始载于《益部方物记》云:“冉冉其条,若不自持,绿叶丹英,蔓衍分垂,石饰带花,蜀山中处处有之,长蔓柔纤,花叶向侧如藻带然,因象作名,花形似飞鸟,里人亦号鬓边娇。所述为本种。

木耳参见“木耳”条。

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6m。

叶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稀倒卵形,长5~15cm,宽3~8cm,顶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深绿色,疏生短柔毛,下面浅绿色,密生短柔毛;叶柄长8~12mm;单花或具3朵花的聚伞花序,生于枝端的叶腋或顶端;萼筒长10~12mm,萼齿条形,深达萼檐基部,长5~10mm;花冠白色或淡红色,花开后逐渐变红色,漏斗状钟形,长2.5~3.5cm,筒基部呈狭筒状,中部以上突然扩大,裂片开展,近整齐,花丝白色,花药黄褐色;花柱细长,柱头盘状,伸出花冠外。果实长1.5~2cm,顶端有短柄状喙,疏生柔毛;种子具狭翅。

花期4~5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2卷.133页.图版34·3-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50~1800m的山坡林下、山顶灌丛和沟边。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药性】:

性味 《本草拾遗》:“平。”

主治 《本草拾遗》:“主老血结块,破血,止血。煮服之。”

用法用量 煎汤,内服。

上一篇:李根皮 下一篇:杨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