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莲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307页(1934字)
【名称出处】:《广西中草药》
【概况】:
基源 为金莲花科金莲花属植物旱金莲的全草。
金莲花属全世界约90种,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中国引入1种栽培。
原植物 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 L.,又名金莲花(《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广西中草药》)。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的图和文字描述都是本种,但误引《山西通志》清凉山的金莲花,又名金芙蓉,旱地莲,系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age。又《纲目拾遗》收载的金莲花亦系毛茛科金莲花。
因此,应该注意同名异物的区别,慎勿用错药。
形态 一年生肉质攀援状草本,光滑无毛。
叶互生,近圆形,长5~10cm,有主脉9条,边缘有波状钝角;叶柄长10~20cm,盾状着生于叶片的近中心处。花单生叶腋,有长柄;花黄色或桔红色,长2.5~5cm;萼片5,基部合生,其中1片延长成1长距;花瓣5,大小不等,上面2瓣较大,下面3瓣较小,基部狭窄成爪,近爪处边缘呈细撕裂状;雄蕊8,分离,不等长;子房3室,花柱1,柱头3裂,线形。果成熟时分裂成3个小核果。花期3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33页.图2796)
生境与分布 原产南美洲;现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全草。
【化学】:
种子含挥发性成分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1]、葡萄糖旱金莲甙(Glucotropaeolin)[2]。
茎叶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oside)、槲皮素-3-三葡萄糖甙(Quercetol-3-triglucoside)、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花含山柰酚葡萄糖甙(Kaempferolglucoside)[3]。
参考文献 [1] Acta Chem Scand 1953;7(9):1276 [2] Arch Pharm(Weinheim Ger) 1954;287:342 [3] CA 1968;68:47077z。
【药理】:
本品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异硫氰酸苄酯(苯芥子油)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在体外的有效浓度为1:1000000~30000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抗酸杆菌以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多数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和眼感染中的微生物亦有良好的抑制作用[4]。并能增加氯霉素的抗菌效力。本品经胃、十二指肠吸收,经肾排泄,呼吸道及口腔粘膜也有排泄,成人服用后4~6h尿中达最高浓度。给豚鼠长期服用,除在2~3wk颈背皮肤出现溃烂外,其它的,如排泄器官、内脏等均无异常。
旱莲花还有非特异性的刺激作用,能使网状内皮系统的活动增加,从而增加机体的防御能力及痊愈过程。
毒性 异硫氰酸苄酯(德国制剂名:“Tromalyt”)的急性毒性:
大鼠 72mg/kg 128mg/kg
副作用有尿频,胃部不适、婴儿可发生呕吐。
曾有儿童用药6d后发皮疹,局部应用有发赤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24
。【药性】:性味 《广西中草药》:“辛,凉。”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目赤肿痛,恶毒大疮。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疮毒。” ②《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目赤肿痛,恶毒大疮。”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广西中草药》:“治目赤肿痛:金莲花(旱莲花)、野菊花各适量。捣烂敷眼眶。” ②《广西中草药》:“治恶毒大疮:金莲花(旱莲花)、雾水葛、木芙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