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峨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538页(939字)

【名称出处】:《中国植物志》

【概况】:

异名 峨参(新疆药材名)。

基源 为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刺果峨参的根和叶。

原植物 刺果峨参Anthriscus nemorosa(M.Bieb.)Spreng.[A.aemula(Woron.)Schischk.]

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茎圆筒形,粗壮中空,有纵沟纹。叶片轮廓为阔三角形,长7~12cm,二~三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具深锯齿;最上部茎生叶无柄,仅有叶鞘,叶鞘边缘有白色柔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无或1;伞辐6~12,长2~5cm,无毛;小总苞片3~7,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边缘有白色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3~11,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内折的小尖头;花柱基圆锥形。双悬果,果实线状长圆形,长6~9mm,表面密生疣状毛或细刺毛。花果期6~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册.76页.图版33∶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620~3800m的山坡草丛及林下。亚洲北部及欧洲东部也有分布。

【化学】:

根含峨参内酯(Anthricin)、异峨参内酯(Isoanthricin)、洒维宁(Savinin,l-Hibalactone)及刺果峨参素(Nemerosin)等[1,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47 [2] CA 1982;97:69257j

【药性】:

性味 甘、辛、微苦,微温。

功效 补中益气,祛瘀生新。

主治 脾虚腹胀,腰痛,肺虚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5g。

上一篇:刺果苏木 下一篇:刺果番荔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