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仔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631页(1547字)

【名称出处】:《中国动物药》

【概况】:

基源 为鲾科鲾属动物黄斑鲾、长刺鲾,鹿斑鲾。

鲾属中国约4种。药用其肉。

原动物 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Cuvier et Valenciennes)。长刺鲾Leiognathus fascactus Lacepede.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HamiltonBnehanan)

形态 黄斑鲾体长43~127mm。

体呈卵圆形,侧扁而高。头小。

眼大,眶上骨嵴有许多小突起,脂眼睑不发达。口小,稍倾斜。牙细尖,前鳃盖下缘有微小锯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头部无鳞,体和胸部被薄圆鳞。侧线稍弯。背鳍Ⅷ16,臀鳍Ⅲ14。

背鳍和臀鳍很长,前部鳍基有鳞鞘,两鳍基有许多小棘。腹鳍15,基部有一枚大腋鳞。

尾鳍叉形。背部黄色,有许多蠕虫状暗色斑纹,腹部银白色。

背鳍棘上部有1金黄色大斑,其下缘黑色。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热带近岸海区。分布黄海、东海和南海。

长刺鲾 体长约57~180mm。

体卵圆形,侧扁而高。

头小。

眼中等大,位高。眼的前上缘和鼻孔后部各有一短棘,口小,牙尖细,上下颌各有2~4列,排成带状。

腮孔大,前腮盖下侧有锯齿缘。鳃盖条5。

鳃耙短。身体除头部及胸部光滑无鳞外,被小圆鳞。侧线稍弯曲,侧线上有感觉管60~65个。背鳍Ⅷ16,第二棘延长呈细条状,第三第四棘前缘有小锯齿。

腹鳍具一强棘和一枚大腋鳞。臀鳍Ⅲ14。

背鳍和臀鳍的前部鳍基均有一鳞鞘。

尾鳍叉形。体浅青灰色,吻端黑色,背缘在体中部有许多黑色窄横带。栖息于热带近岸海区。

分布于南海。

鹿斑鲾 体小,呈卵圆形,侧扁而高,腹部隆起度大于背部。头小,背面较凹。眼大,脂眼睑不发达。口小,倾斜。牙短细、上下颌1行。

鳃孔大。前鳃盖下缘锯齿明显。体除头部无鳞外,全被圆鳞。

侧线弯曲,末端不达尾基。背鳍Ⅷ16,第三第四棘的前下缘有细锯齿。胸鳍略等于头长。

腹鳍短小,基部有一枚大腋鳞。臀鳍Ⅲ14,第三棘前下缘有细锯齿。背部和臀前部鳍基有鳞鞘。尾鳍叉形。体背部银青带红色,眼下缘至上眶后缘有1黑纹,背部约带有10条暗色横带,顶部和背鳍基部有一暗色纵纹。栖息于热带近岸海区。

分布于东海、南海。

【生药】:

采集 四季均可捕捞,除去内脏及鳞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产于南海及黄海,东海沿海各地区。

【化学】:

黄斑鲾的肌肉中含三甲铵氧化物(Trimethylamine oxide),本属类全鱼含水分71.85%~78.08%,灰分3.2%~5.62%,蛋白质16.02%~20.77%,脂类0.292%~5.31%。含P462~1146mg/100g,Ca780~3384mg/100g、Na179.5~468mg/100g、K138~395.5mg/100g。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40

【药性】:

性味 甘,平。

功效 健脾益气。

主治 小儿消化不良,肝炎恢复期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100~200g。

上一篇:金叶子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