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点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724页(724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红酸七、竹叶七、尾参、白七(《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百合科油点草属植物油点草的根。

原植物 油点草Tricyrtis macropoda Miq.,又名水杨罗(浙江)。

形态 多年生草木,高40~70cm。

须根肉质。茎圆柱形,被有短柔毛。叶互生,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8~15cm,宽4~8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而抱茎,全缘,两面被毛,以背面叶脉上较密。

花二歧分支,呈聚伞状顶生或腋生;花梗长1.5~3.5cm;花被片6,2轮,白色,内有紫色斑点,基部囊状突起,内轮花被片狭倒披针形,顶端尖,开放后中部以下显着平展;雄蕊6,花丝较花被稍长,向外反卷;子房瘦长,花柱上部3分叉,每分叉顶端又2裂。蒴果三棱状圆柱形,长约3cm,熟时3裂。

种子多数,圆形或卵形,扁平。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1546页.图154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00~2400m的山地林下、草丛中或石缝中。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南和贵州。

日本也有分布。。【药性】:

性味 甘,温。

功效 补虚止咳。

主治肺劳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上一篇:油柿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