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黄羊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42页(1304字)

【概况】:

基源 为科原羚属动物黄的角。

原动物 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

余项参见“黄羊肉”条。

【生药】:

采集 四季均可猎取,捕杀后取角。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温水浸润,镑或刨成极薄细丝干燥;或锉碎,研成细粉。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鉴别 本品呈长圆锥形而侧扁,略作“S”形弯曲,长约20cm,表面淡灰棕色或灰黑色,不透明,有多数纵裂,角上除尖端部分均有微波状环脊,约17~20个,其下部间距较小,约5mm。内部有较大的骨心。

。【化学】:

含多种氨基酸[1]、磷脂类: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2]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医药研究所,羚羊角代用品黄羊角的实验研究报告 1976 [2] 中药通报 1982;7(6)∶27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黄羊角注射液800mg/kgiv,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致热家有明显解热作用[1]

黄羊角煎剂10g/kg iv或ip,均可使小自发活动减少,10g/kg ip,可延长小鼠水合氯醛睡眠时间,对抗丙苯丙胺引起的中枢兴奋作用,20g/kgip,抑制尼可刹米引起的小鼠抽搐,但不能对抗小鼠苯甲酸钠咖啡因惊厥或最大电休克发作[2]。黄羊角注射液3g/kgip,对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试验,均表明有镇痛作用[3]

②对离体肠管的作用 黄羊角注射液于2.7×10-6浓度时,使离体兔肠兴奋,也增强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对离体肠管的收缩作用,但1.51×10-5浓度时,则使离体肠管抑制,也抑制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管收缩作用[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通讯 1979;10(5)∶12 [2]中成药研究 1981;(4)∶36 [3] 天津中医 1988;(5)∶34

【药性】:

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平。”

功效 平肝熄风,清热解毒。

主治 小儿感冒发热,小儿惊风,中风,温病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吉林中草药》:“治小儿感冒发热:黄羊角6g。水煎3小时,滤过,再加热浓缩,然后于滤液中兑蔗糖,制成黄羊角糖浆。分10次服,每日3次。”

上一篇:黄羊肉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