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41页(1272字)
【概况】:
原动物 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又名羳羊(《尔雅》),茧耳羊(《纲目》),蒙古黄羊、蒙古原羊、短尾巴黄羊(《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一册),蒙古瞪羚、蒙古原羚(《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历史 本品始载于《饮膳正要》。《纲目》列于兽部第50卷兽之一,谓,古代作黄羊肉入药的动物并非一种。现在作黄羊肉入药的动物只一种,即牛科动物黄羊。
形态 体长约110cm,体重可达30kg左右,尾长8~10cm。体形纤瘦,四肢细,蹄窄。
有眶下腺和腕腺,鼠蹊腺发达。雄兽有角,角短而直,先平行,然后略向后弯并逐渐分开,角上有等距的椭圆环脊,角尖端平滑,无纹节。
夏毛浅棕黄色,四肢内侧白色。尾棕色,比背部深。冬毛较淡,略带浅棕色,且有白色长毛伸出。臀部具显着白斑。
腰部毛色呈灰白,略带粉红色调。(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306页.图397)
生境与分布 多栖息在草原丘陵地带和半荒漠地区,偶尔到高山或峡谷低的地方,极少到沙漠地区活动。随季节的变化有迁移的现象。
分布于中国的草原地带。黑龙江(呼伦贝尔盟)、吉林和辽宁的西北部、内蒙、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的北部。
。【生药】:
采集 猎杀后,剔骨取肉,鲜用。
【药性】:
性味 李杲《食物本草》:“味甘,温。”
功效 补中益气。
主治 劳伤,虚寒。
。【临床应用】:食疗 ①黄羊党参汤(《中国药膳学》)治脾胃虚弱所致的反胃、饮食减少、消瘦等症:黄羊肉250g。
先将锅内加油、姜丝、盐及水,沸后加入黄羊肉和党参50g,煮熟食用。 ②羊肉桂姜汤(《中国药膳学》)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症:黄羊肉500g,切块,加入生姜及肉桂、小茴香少许,盐适量,煮熟食用。 ③黄羊肉粥(《中国药膳学》)治脾虚食少,腹泻:黄羊肉150g,切丝,与大米250g,淮山药50g,扁豆25g,同煮粥食。
。【医药家论述】:
①忽思慧《饮膳正要》:“白黄羊生于野草内;黑尾黄羊生于沙漠中,能走善卧,行走不成群,其脑不可食。髓骨可食,能补益人,煮汤无味。” ②李时珍《纲目》:“黄羊,有四种,状与羊同,但低小细肋,腹下带黄色,角似羖羊,喜卧沙地,生沙漠,能走善卧。独居而尾黑者,名黑尾黄羊;生野草内,成群至数十者,名曰黄羊;生临洮诸处,甚大而尾似獐鹿者,名洮羊,其皮皆可为衾褥;出南方桂林者,则深褐色,黑脊白斑,与鹿相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