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龟井胜一郎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64页(1471字)

【生卒】:1907—1966

【介绍】:

日本近代文艺评论家、日本文化研究家。出生于北海道函馆市元町。少年时期曾受祖母的宗教教育。后不久参加左翼运动,开始走向浪漫主义。在函馆初中毕业后,1923年入山形高中文科乙类(德语)。此时,他讴歌青春,有志于文学与绘画。192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美学科。1928年退学。继之接触到克思主义,认识到“富者就是罪人”。由于其思想带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虽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同盟,成为革命思想的斗士,但并未能成为政治家。1928年,在对共产党的全国大逮捕中被捕入狱。入狱两年半后悔过自新,获得自由。此时完全专心于文艺评论活动。1935年出版了处女评论集《日本浪漫派》。1937年,初访古都奈良。次年再访。认识到佛不仅是美的对象,而且是信仰的对象。感到在古佛微笑的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历史,因而转向古代史研究。通过这一研究,与宗教密切起来,从美的鉴赏者变成信仰的求道者。这个时期出版了《大和古寺风物志》、《论信仰》、《亲鸾》等。1945年后,继续进行日本文化的研究,完成了巨着《日本人的精神史研究》,共有四卷:即《古代知识阶级的形成》、《王朝的求道与好色》、《中世的生死与宗教观》和《室町艺术与民众的心》。他认为日本人的精神根抵是无常性,他把日本人的心态称为“摇荡”。1966年死于食道癌,终年59岁。龟井胜一郎的人学着作有《恋爱论》、《青春论》、《爱之无常论》。其人学观点集中在对恋爱的看法上,认为生命即是爱,指出,对于死的凝视是爱的基本条件。

(1)人终究一死 龟井认为人的主题是“人生”,所谓人生即是应如何生或我应如何生。但生是有限定的,这一限定就是人终究一死。只有在这一限定之下才可能是生。龟井说:“青春虽是囊括了无限可能性的混沌的生命力,但所谓悟性,还必须有意识地把一条无可回避的线划于拥有各种各样可能性的混沌之中,就是说要贯穿整个人生的底边,而这个底边,指的就是人终究一死的严酷命运”。正是由于生者必灭,人一定要死,所以人生就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可以说,中途倒下是人的命运。

(2)恋爱论 基于人终究一死的大前提,龟井提出了自己的恋爱论。他指出,性爱之神虽见于柏拉图的恋爱论《乡宴》上,但把性爱放在人终究一死的大前提下,却颇引起世人注目。因为人终究一死,所以才向往长生,恋爱就是对长生的向往,这是柏拉图恋爱论的核心,也是性爱这一词的真实含义。在龟井看来,恋爱是美学,是艺术,恋人必须是人。只有欣赏一眼永恒的美,才算得上一睹恋爱之顶峰。或许所有的人,当他拥抱恋人时,在他的意识深处,会出现一种难以言表的不安。恋爱是极易毁灭的。只有艺术才能使不稳定的、刹那间的美永恒化。柏拉图的恋爱终归还是艺术上的恋爱。而真正的性教育不过就是艺术教育,恋爱不过是通过美的爱罢了。恋爱是美,舞蹈作为美的一种形态,使恋爱成为可能。没有不伴随着舞蹈的恋爱。不伴随着舞蹈的恋爱冷若冰霜。龟井反对在恋爱中有浮浅、脆弱和淫荡的情欲,他认为这是来源于对死的忘却。他最终要求的是精神上的爱,是爱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他指出,恋爱从本能上要谋求水性,即通向泉水的行为。恋人们在幽会时总能发现一些美而隐蔽的场所。无论是涉足于小野,还是漫步于公园,总有情侣坐在你平素无以想象的地方。他们之所以能找得着,是因为恋爱赋予了他们特殊的感觉。恋爱始于美的发现。所有的艺术,就是在恋爱时被发现为艺术的。

上一篇:松下幸之助 下一篇:清水几太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