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265页(4059字)
【概况】:
异名 膨颈蛇(《系统动物学》),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脊椎动物分类学》),吹风蛇、吹风鳖、饭铲头、饭匙头、万蛇(《广西中药志》),犁头扑(《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眼镜蛇科眼睛蛇属动物眼镜蛇,药用其除去内脏的全体。眼睛蛇属全世界约有6种,中国仅1种。
原动物 眼镜蛇Naja naja(Linnaeus)
形态 全长150cm左右,最长可达200cm。头部椭圆形,有前沟牙。
颈部能膨扁,无颊鳞,上唇鳞7(2~2~3),第3片最大,前切鼻鳞,后入眶;下唇鳞8或9,个别7或10,前4或3切前颏片;眼前鳞1,眼后鳞3(2),极少数1片;颞鳞3(1)+2(3、1或4);背鳞平滑,斜行,颈部21~29行,中段21,个别20,肛前15,腹鳞雄性162~193,雌性166~196;尾下鳞雄性39~54,雌性38~53对;肛鳞大多完整,少数2分。全体颜色和花纹有很多变异。典型的在颈的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眼镜斑纹,体背的颜色有棕褐、黑褐、灰黑以至深黑色等,背及尾部具有狭窄的白色或淡黄色环纹15~16个。腹面呈灰白或灰黑色,其中或杂有微小的黑色。
(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107页.4327条图)
生境与分布 栖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见于村庄附近。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生药】:采集 立冬前后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及牙齿,拭净,烘干。
【化学】:
对眼镜蛇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毒液中活性蛋白的研究。
目前已经发现:①膜活性多肽。眼镜蛇毒毒性是以心脏毒素为主的一类蛇毒。
现已发现中国眼镜蛇蛇毒同时含有4个以上心脏毒。 ②神经毒。
目前已知眼镜蛇蛇毒中含有2个以上神经毒。眼镜蛇蛇毒主要含有神经毒。
中国眼镜蛇毒神经毒系分子量为7000左右的短链神经毒。其中广西眼镜蛇蛇毒含3种神经毒,即眼镜蛇毒素、α-毒素及α-神经毒素。
③神经生长因子(NGF):Angelett等(1976)从印度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了NGF,并测定了它的氨基酸组成及顺序。
雷少波等(1989)从广东产中华眼镜蛇中也分离出NGF,其氨基酸组成与印度眼镜蛇毒NGF部分相似[1]。
此外,眼镜蛇蛇毒还含多种其它活性蛋白[2~7]。
参考文献 [1] 张豁中等.动物活性成分化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72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07 [3] 药学杂志(日) 1992;112(3)∶183 [4] 生药学杂志(日)1991;45(1);12 [5] 中国药理学报 1993;14(3)∶279 [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81;(1)∶45 [7]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89;21(2)∶115
。【药理】:
①镇痛、抗炎作用 眼镜蛇神经毒素(NT)im22μg/kg,在电尾嘶叫测痛模型,可见用药2h后,大鼠痛阈明显上升,3h后达到较佳效果,并能保持其效应强度达24h.连续给小鼠im NT23μg/kg,共9天,小鼠热板法测痛不产生耐受现象,提示NT的镇痛机制可能与吗啡不同[1]。
此外,眼镜蛇毒iv0.225,0.3,0.4mg/kg,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iv0.4mg/kg对甲醛所致小鼠疼痛,ip0.4,0.5mg/kg对小鼠热板致痛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镇痛作用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作用较吗啡持久,与吗啡亦无交叉耐受性。sc0.4mg/kg对大鼠足跖角叉菜胶或鲜蛋清炎症模型有明显消肿作用,提示眼镜蛇毒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其作用特点属于非麻醉性镇痛药[2]。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离体试验发现,眼镜蛇心脏毒素(CTX)10-6mol/L可使兔主动脉条收缩,10-5mol/L达收缩高峰,异博定及酚妥拉明可部分阻断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CTX形成特殊的膜通道,促使细胞内肌浆网释放Ca2+,同时促钙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增加激活收缩蛋白而引起收缩[3]。眼镜蛇毒直接溶解因子(DLF)1~10mg/L,可引起离体主动脉条明显收缩,加入CaCl2能使收缩进一步增强,这些反应能被普鲁卡因抑制,用苯福林耗竭细胞内Ca2+池后,DLF不再引起收缩反应,硝苯地平与维拉帕米能抑制DLF Ca2+内流作用,表明DLF可能通过开放电位依赖性Ca2+通道引起Ca2+内流,并促进Ca2+从苯福林敏感的胞内Ca2+池释放出来[14]。
中华眼镜蛇心脏毒素(CTX),恒速静脉灌注(3μg/min),30min后对在体大鼠心脏有选择性毒性作用,表现为R波低电压、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继而出现室性早搏、室速,进而发展为室扑、室颤、大鼠心脏停跳所需CTX量为0.6±0.13mg/kg[4]。 ③对神经肌肉及神经传递的影响 眼镜蛇神经毒素(Cobratoxin)0.2rng/ml体外可完全阻断10-5mol/L乙酰胆碱(Ach)所致蚯蚓背纵肌收缩,因蚯蚓背纵肌Ach受体的药理性质类似脊椎动物神经肌接头的N2Ach受体,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神经肌接头N2Ach受体阻滞剂[5]。此外,眼镜蛇神经毒素10μmol/L体外对豚鼠颈上交感神经突触前Ach的释放有易化作用[6]。在培养的爪蟾胚胎神经肌肉标本上,纯化眼镜蛇毒在微终板电位和乙酰胆碱受体通道水平上都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完全阻断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剂量为2.0μg/ml,对乙酰胆碱通道的半数阻断量为0.23μg/ml[15]。
④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眼镜蛇毒ip 1rng/kg可使C57BL纯系小鼠补体C3几乎完全耗竭[7]。眼镜蛇肝脏、胆囊或其干燥体的50%乙醇提取物ig200mg/kg,可加速小鼠碳粒廓清速率,100μg/ml与小鼠腔腔巨噬细胞培养24h后,可增强巨噬细胞对Latex胶粒的吞噬活性,培养4日后,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溶酶体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巨噬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8,9]。 ⑤抗肿瘤 中华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4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人鼻咽癌细胞株CNE细胞、HeLa细胞和乳鼠心肌细胞的IC50分别为1.78μg/ml、1.52μg/ml、2.59μg/ml和5.92μg/ml,说明对正常细胞也有破坏,但敏感性比人癌细胞低得多[16]。 ⑥溶血作用 眼镜蛇心脏毒素的溶血作用随剂量的增加、温度提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人和不同动物的红细胞对眼镜蛇心脏毒素有不同的敏感性,其溶血率大小顺序为豚鼠>狗>兔>人[10]。
⑦其它 眼镜蛇毒于大鼠左侧腹部外侧sc0.82mg/kg,使大鼠处于濒死状态,可见血钾升高,且心脏中血钾较颈外静脉中血钾为高[11]。眼镜蛇毒ip0.3mg/kg可使大鼠血清T3水平降低、T4水平升高,同时TSH出现相应的反馈调节变化,可见眼镜蛇毒对垂体-甲状腺轴具有调节作用[12]。眼镜蛇毒的上述生物学活性可能与其所含的赖氨酸、精氨酸有关[13]。
毒性 眼镜蛇神经毒素im,小鼠的LD50为0.091mg/kg[1]。中华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4对小鼠的LD50∶iv为1.88±0.22mg/kg,ip为2.9mg/kg,SC为23.2mg/kg[16]。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88;4(2)∶113 [2]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88;22(1)∶22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88;4(3)∶185 [4] 广西医学院学报 1989;6(3)∶37 [5] 中国药理学报 1982;3(2)∶84 [6]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89;3(3)∶192 [7] 中国药理学报 1987;8(1)∶79 [8] 药学杂志(日) 1992;112(3)∶183 [9] 生药学杂志 1991;45(1)∶12 [10]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86;14(4)∶10 [11] 江西医药 1986;21(6)∶523 [12] 广东医学 1984;5(8)∶33 [13] 中国药理学报 1984;5(3)∶164 [14] 中国药理学报 1993;14(6)∶500 [15]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995;11(2)∶113 [16] 中国药理学报 1993;14(3)∶279
。【药性】:
性味 甘、咸,温。
有毒。
功效 通经络,祛风湿。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主治 《广西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蛇250g,浸酒150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广西中药志》:“治风湿性关节痛,脚气:眼镜蛇肉250g,酒1500ml,浸泡1个月,每日饮30ml,或与黄梢蛇、金环蛇同浸酒服,称‘三蛇酒’。” ②《中国药用动物志》:“治风湿性关节炎,脚气:眼镜蛇肉3~9g,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