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核桃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305页(1249字)
【概况】:
基源 为胡桃科胡桃属植物野核桃的种仁。
原植物 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又名山胡桃(《中国植物志》)。
形态 落叶乔木,高12~25m,幼枝灰绿色,被腺毛,髓部薄片状;顶芽裸露,有黄褐色毛。单数羽状复叶,长40~50cm,小叶9~17,无柄,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8~15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斜圆形或稍斜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星状毛,下面浓密,侧脉11~17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性葇荑花序生于去年生枝顶端叶痕腋内,长20~30cm,下垂;雄花被腺毛,雄蕊约13枚左右,花药黄色,有毛,药隔稍伸出。
雌花序穗状,长20~25cm,直立,通常有5~10雌花,密生棕褐色腺毛,子房卵形,长约2mm,花柱短,柱头2深裂。果序长,常生6~10个果实,下垂;果实卵形或卵圆形,长3~4.5cm,外果皮密被腺毛,顶端尖,核卵状或阔卵状,顶端尖,内果皮坚硬,有6~8条纵向棱脊,各棱间有不规则皱折。
仁小。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l册.382页.图764)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山坡杂木林中。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生药】:采集 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积6~7天,待果皮霉烂后,擦去果皮,洗净,晒至半干,再去碎果核,拣取种仁,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走油。
【化学】:
含油40%~50%,蛋白质15%~20%,糖类、维生素A原B、C等。
注:树皮及外果皮含大量鞣质。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55
【药性】:
性味 甘,温、平。
功效 补养气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
主治 虚寒咳嗽,下肢酸痛。
用法用量 内服:150~180g(炒熟)。
捣烂冲酒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腰痛:野核桃仁(炒熟)150~180g,捣烂冲酒服。”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虚寒咳嗽,下肢酸痛;野核桃仁150g,冲酒服。” ③《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驱绦虫:野核桃油适量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