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斑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664页(1649字)

【概况】:

异名 斑鹤、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

基源 为鸠鸽科斑鸠属动物山斑鸠、珠颈斑鸠,药用其肉。

原动物 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Latham),又名雉、棕背斑鸠、金背斑鸠、麦(《中药大辞典》),斑鸠、麒麟鸠(《中国药用动物志》)。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Scopoli),又名花斑鸠、花脖斑鸠、鸪雏、珍珠鸠(《中国药用动物志》)。

历史 本品始载于《嘉祐本草》:“主明目。”《本草衍义》:“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纲目》载于第四十九卷禽之三。宗奭曰:“斑鸠有有斑者,有无斑者,有灰色者,有大者,有小者。”李时珍曰:“今鸠小而灰色,及大而斑如梨花点者,并不善鸣。唯颈下斑如珍珠者,声大能鸣……。”由此可知,古代多种斑鸠入药。大而斑如梨花点者似山斑鸠,项下斑如珍珠者似珠项斑鸠。

形态 山斑鸠 头和项灰褐而带葡萄酒色,额和顶蓝灰色。

上背褐色,下背及腰蓝灰色。尾上覆羽暗褐色。下体归葡萄酒色;腹部中央常为淡灰色。

嘴暗铅色;跗跖及趾红色,爪红黑色。

(图见《中国动物药》.380页.图361)

生境与分布 栖于树林间,常成群活动。营巢于树枝上。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珠颈斑鸠 额和头顶前部淡灰色,头顶余部和后头为鸽灰色而带葡萄粉红色;后颈基处和两侧有宽的黑色领圈,黑羽先端为白色或黄白色,成斑点状;上体余部为褐色,羽缘较淡;中央尾羽与背同色,但较深;外侧尾羽黑色,先端具宽阔的白斑;翼缘和最外侧小覆羽和中覆羽为蓝灰色;其他覆羽较背部为浅;飞羽深褐色,羽缘较淡;上颈、头侧、喉、胸和腹均为葡萄酒的粉红色,而在颈部为淡黄色;胁和腋羽为灰色;尾下覆羽淡灰色。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不及雄鸟光亮。(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385页.图400)。栖于农田附近的树林,竹林及田间,亦常在居民点附近活动。中国有5个亚种。

分布于北至河北,西至陕西、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捕捉,捕后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药性】:

性味 ①崔禹锡《食经》:“味苦、咸,平。” ②《嘉祐本草》:“甘,平。”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肾。”

功效 益气明目,强筋壮骨。

主治 久病气虚衰弱无力,呃逆,两目昏暗。 ①崔禹锡《食经》:“主续绝伤,补中坚筋骨,益气力,好令趋走。” ②《嘉祐本草》:“主明目,多食其肉,益气,助阴阳。” ③《本草衍义》:“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 ④《纲目》:“食之,令人不噎。”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中国动物药》:“①治呃逆:斑鸠1只(去毛及内脏),旋覆花15g,半夏5g,柿蒂15g,共煮熟,食肉饮汁,日2次。 ②治筋骨软弱无力:斑鸠1只,五加皮15g,续断15g,水煎服,日服2次。”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范汪方》治目有斑鹪丸,《总录》治目有锦鸠丸,倪惟德氏谓斑鸠补肾,故能明目。窃谓鸠能益气,则能明目矣,不独补肾已尔。”

上一篇:斑秃丸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