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没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393页(5690字)

【概况】:

异名 末药(《纲目》)

基源 为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树胶树脂。

原植物 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和爱伦堡没药树Balsamodendron chrenbergianum Berg

历史 没药首载于《药性本草》:“凡金刃所伤。打损跌,坠、筋骨疼痛,心腹血瘀者,并宜研烂,热酒调服,推陈致新,能生好血。”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开宝本草》载:“没药生波斯国。其块大小不定,黑色,似安息香。”《图经本草》所载:“木之根、之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等语非没药树的特征。《纲目》载引《大明一统志》:“没药树高大如松,皮厚一二寸,”也不正确。总之,中国引入没药和应用没药的历史很长,对其药性的了解也较早。而对没药树的认识,多出于传闻,实际不知为何物。

形态 没药树为矮灌木或小乔木状,高约3m。

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渐变灰色。叶散生或从生,单叶或3出复叶,柄短,小叶片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一片远较两侧一对为大,长7~18mm,宽4~8mm,先端圆钝,全缘或于基部稍具锯齿。

花小,柄短,丛生短枝上;花萼杯状或深杯状,宿存,上具4钝齿;花冠白色,4瓣,长圆形或条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自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花粉囊卵形;子房3室,每室各具2胚珠,花柱极短粗,柱头头状。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种子1~3枚,仅1枚成熟,其余萎缩。

花期夏季。(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280页,图1440)

生境与分布 产热带非洲和亚洲西部。

现广西地区有少量引种。

爱伦堡没药与没药树区别为:小形无刺乔木或灌木。3出复叶,簇生于短枝上,具长柄,光滑或具短毛,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圆。花1朵或2朵于叶簇旁伸出;花梗中部有小苞片2枚。核果卵形略压缩,一侧略隆起,短喙状,1室,果皮坚硬,黄色;种子无胚乳。分布于红海两侧的海滨地区及阿拉伯半岛,从北纬22°向南至索马里海滨一带。

。【生药】:

采集 11月至次年2月间将树刺伤,树脂由伤口或裂缝口自然渗出(没药树干的韧皮部有多数离生的树脂道,受伤后,附近的细胞逐渐破坏,形成大型溶生树脂腔,内含油胶树脂)。

初为淡黄白色液体,在空气中渐变为红棕色硬块。采后拣去杂质。药材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以索马里所产最佳。

鉴别 呈不规则形颗粒,或粘结成团块,直径约2.5cm,有较小或更大的;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凹凸不平;质坚脆,破碎面呈颗粒状,有油样光泽,并常现白色斑点或纹理。薄片半透明或近透明。

气香而特异,味极苦。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以块大、棕红色、香气浓而杂质少者为佳。

加工炮制 ①醋乳香 取净乳香,用中火炒至表面微熔时喷醋,再炒至表面明亮(出油)时迅速出锅,摊开放凉。

每100kg乳香,用醋10kg。 ②炒乳香 取净乳香,用中文炒至表面熔化,现油亮光泽并有气味外溢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醋没药,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挥发油7~17%,树脂25~40%,树胶57~61%[1];挥发油含丁香油酚(Eugenol)、间苯甲酚(mCresol)、枯醛(Cumin aldehyde)、蒎烯(Pinene)[2,3]、二戊烯(Dipentene)、柠檬烯(Limonene)、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罕没药烯(Heerabolene)[2];树脂含α与β罕没药酸(Heerabomyrrholic acid)、α,β与γ没药酸(Commiphoric acid)、没药尼酸(Commiphorinicacid)、α-与β-罕没药酚(Heerabomyrrhol)[2,3]、罕没药树脂(Heeraboresene)[2]、没药萜醇(Commiferin)[4]、乙酸异芳樟酯(Isolinalyl acetate)、β-乙酸异芳樟酯(β-Isolinalyl acetate)、3-表羽扇醇乙酯(3-Epilupenyl acetate)、羽扇酮(Lupenone)、3-表-α-香树脂醇(3-Epi-α-amyrin)、α-香树脂酮(α-Amyrone)[5];1,3-二甲基苯、3,7-二甲基-1,3,7-辛三烯、3,7-二甲基-1,3,6-辛三烯、7-甲基-3-亚甲基-1,6-辛二烯、4-乙烯基-4-甲基-3-(1-甲代乙烯基)-丙基环己烯、1,3-二甲基-8-异丙基-三环[4,4,O,O[2,7]]-3-癸烯、1-乙烯基-1-甲基-2,4-双(1-亚甲基)-乙基-环己烷、α-法呢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2-庚烯、2-羟基-2′-甲氧基-二苯醚、3,7,11-三甲基十二碳-2,6,10-三烯-1-醇、6-乙烯基-4,5,6,7-四氢-3,6-二甲基-2-亚甲基-苯并呋喃乙酸甲酯[6]

树胶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2]

附 印度没药(Commiphora mukul Engl.)的树脂含α-樟脑烯(α-Camphoren)、西伯利亚松烯(Cembren)及烯丙基西伯利亚松醇(Allylcembrol)[6]

参考文献 [1] 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58 [2] Thorpe′s Dictionary of Applied Chemistry Vol 8 4Ed,1945∶261 [3] 中药志.第3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565 [4] CA 1972;77∶111467s [5] Lavavone Carb ChimInd 1972;54(5)∶424 [6] 中药材 1989 12(6)∶34 [7]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药学分册 1974;1(3)∶171。【药理】:

①抑菌作用 没药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及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②降血脂 含油树脂部分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血胆固醇含量,并能防止动脉斑状的形成[2]

参考文献 [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 [2] Indian J Med Res 1969;57(10)∶1950

【药性】:

性味 苦,平。

①《药性论》:“苦、辛。” ②《海药本草》:“苦、辛,温。” ③《开宝本草》:“苦,平。”

归经 入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③《本草求真》:“入心、肝。”

功效 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主治 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①《药性论》:“主打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 ②《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

” ③《日华子本草》:“破癥结宿血,消肿毒。” ④《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⑤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 ⑥《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⑦《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①《本草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

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乳香,治痈疮肿痛。

②配红花、当归,治血瘀心腹疼痛,痛经。 ③配乳香、木香、杜仲,治跌打扭伤。 ④配硇砂、桂心、芫花,治妇女经闭。 ⑤配全蝎、南星、白附子,治风冷上攻于鼻,则鼻痛。 ⑥配乳香、当归、丹参,治心腹痛。 ⑦配骨,治骨节虚冷疼痛。

方选和验方 ①没药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口疮:乳香、没药、雄黄各3g,轻粉1.5g,巴豆霜少许。为末。搽患处。

②奇命散(《伤寒保命集》)治产后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没药、血竭等份。

细研为末,产后用童子小便与温酒各150ml,煎一二沸,调下6g,良久再服,其恶血自下。 ③没药散(《宣明论方》)治一切心肚疼痛,不可忍者:没药、乳香各9g,川山甲(炙)15g,木鳖子12g。

上为末,每服1.5至3g,酒200ml,同煎温服,不计时候。 ④没药丸(《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通:没药15g,硇砂15g,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5g,桂心30g,芫花(醋拌一宿,炒干)15g,胆2枚(干者),水银0.9g(入少枣肉,研令星尽)。

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以温汤下10丸。

⑤舌化丹(《疡医大全》)治疔疮、无名肿毒:没药(去油)、辰砂、血竭、硼砂、乳香(去油)、雄黄、蟾酥(人乳浸化)、轻粉、冰片、麝香各等份。共乳细末,用乳捣和丸,如小麦大。

每用3丸,舌下噙化咽下,出汗自消;如无汗,以热酒催之。 ⑥没药散(《博济方》)治妇人血瘀腹痛:没药、红花、延胡索、当归各等份。上为细末,每次6g,冲服。 ⑦没药散(《证治准绳》)治风冷搏于肺脏,上攻于鼻,则令鼻痛:没药、全蝎(炒)、天南星(炮)、白附子(炮)、雄黄、当归、朱砂、胡黄连、黄、白芷、麝香、官桂(去皮)、丁香、甘草(炙)各7.5g,乌梢(酒浸,去皮骨,炙)15g。上为细末,每服1.5g,温酒调服。 ⑧没药丸(《伤科汇纂》)治打扑筋骨疼痛,或瘀血内停,肚腹作痛,或胸膈胀闷等症:没药、乳香、川芎、川椒、芍药、当归、红花、桃仁、血竭各30g,自然铜(火煅、醉淬7次)12g。

上为细末,用黄蜡120g熔化,入前药,速搅匀,为丸,弹子大。每服1丸,酒化服。 ⑨没药散(《证治准绳》)治遍身百节风虚劳冷,麻痹困弱,走注疼痛,日夜不止:没药60g,虎骨(醋炙)120g。上为细末,每服15g,温酒调下,不拘时,每日2次。

⑩消毒没药散(《圣济总录》)治五痔:没药(研)30g,黄矾、白矾、溺垽(火煅)各15g,麝香(研)0.3g,上5味并研令匀,每用时先以葱汤拭净,以药干敷。 ⑾没药散(《银海精微》)治漏眼脓血:没药、大黄(蒸、少用)、朴硝。

上为末,每服9g,酒调下,茶亦可。 ⑿没药散(《眼科木论》)治血贯瞳人,外障疼痛:没药60g,麒麟竭30g,大黄45g,芒硝45g。上捣罗为末,令细。食后热茶调下3g。 ⒀《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扭伤:没药、乳香各15g,杜仲、木香各9g。水煎,加适量黄酒服。

单方应用 ①《中国民间小单方》:“治外伤出血:没药3g,研细末,撒于伤口处,然后纱布包扎。” ②《中国民间小单方》:“治血瘀痛经:没药9g,研细末用白酒吞服。” ③《本草图经》:“治妇人内伤痛楚,血晕及脐腹绞刺者:没药研细,温酒调3g服。” ④中医杂志 1988;(6):“治高血脂:没药浸膏0.1g(每粒含量),每次2~3粒,每日3次。”

食疗 ①没药鸡子酒(《太平圣惠方》)治坠落车马,筋骨疼痛不止:没药(研末)15g,生鸡子3枚,细酒200ml。上药先将鸡子开破,取白去黄,盛碗内,入没药,以酒暖令热,投于碗中令匀,不计时候温服。

②没药酒(《圣济总录》)治产后血晕,及腹疼:没药15g,上1味,用酒600ml,将没药磨尽,每服200ml,煎沸温服。。【医药家论述】:

①寇宗奭《本草衍义》:“没药,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滞则气壅凝,气壅凝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着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凝,故如是。

” ②李梴《医学入门》:“东垣云,没药在治疮散血之科。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③李时珍《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本草经》,没药味苦平无毒。然平应作辛,气应微寒。凡恶疮痔漏,皆因血热瘀滞而成,外受金刃及杖伤作疮,亦皆血肉受病。

血肉伤则瘀而发热作痛,此药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热。水属阴,血亦属阴,以类相从,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热诸疮及卒然下血证也。

肝经血热,则目为赤痛、肤翳,散肝经之血热,则目病除矣。”

上一篇:沟树发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