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640页(2122字)

【概况】:

异名 (《尔雅》),小苦耽(《本草拾遗》),灯笼草、天泡草(《江西民间草药》),响铃草(《湖南药物志》),绿灯(《上海常用中草药》),黄姑娘、小酸浆(《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茄科酸浆属植物苦的全草。酸浆属全世界约120种,中国5种2变种,其中药用植物3种。

原植物 苦Physalis angulata(P.pubescens L.auct.non L.

历史 《尔雅》郭璞注:“草,叶似酸浆,花小而白,中心黄,江东以作葅食。

”《纲目》:“酸浆、苦,一种二、物也,但大者为酸浆,小者为苦,以此为别。败酱亦名苦,与此不同。”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全体被疏短柔毛或近无。

茎披散状分枝。叶互生,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心形,长3~8cm,宽2~6cm,叶端渐尖,叶基偏斜,全缘或具不规则粗齿缘;叶柄长,几与叶片等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0.5~1cm,;花萼钟形,5中裂;花冠钟形,淡黄色,径0.5~1cm,5浅裂,裂片基部具紫色斑纹,有缘毛;雄蕊5枚,花药黄色;子房2室,花柱线形。

浆果球形,黄绿色,有时带紫色,径约1cm,为宿萼包裹,宿萼长2~3cm,具5棱,径2~2.5cm。种子多数,近圆盘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1分册.57页.图版15∶3-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500m田边、路旁、草地或山坡林下,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洲也有。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全草。

【化学】:

含酸浆果红素(Physalien),即玉蜀黍黄素二棕榈酸酯。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7

【药性】:

性味 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寒,苦。”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酸,平。”

功效 清热,利尿,解毒。

主治 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龈肿,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①《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疱疮,大头风,指疔,牙龈肿痛,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治咽喉肿痛,肺痈,腮腺炎;小便不利,血尿。

牙龈肿痛,天疱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捣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百日咳:苦15g,水煎,加适量白糖调服。

” ②《江西民间草药》:“治牙龈肿痛:苦24g,煎水含漱。”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咽喉红肿疼痛:新鲜苦,洗净,切碎,捣烂,绞取自然汁15ml,用开水冲服。

” ④《江西民间草药》:“治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苦15~24g。水煎服。” 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水肿:苦30~45g。水煎,分作2次,饭前口服。” ⑥《中草药临床手册》:“治脓疱疮:鲜灯笼草全草适量,洗净,捣取汁,外涂患处。” ⑦《江西民间草药》:“治指疔:苦鲜叶捣烂敷患处,1日换2~3次。” ⑧《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疱疮:苦茎叶90~120g。煎水洗,1日2次。

鲜草更好。” ⑨《江西民间草药》:“治大头风,头面浮肿发亮,起疙瘩块,作痒:苦茎叶60g,煎水,放面盆内,用布围住熏之。

鲜草更好。” ⑩安徽《临床科研资料选编》1972:“治慢性气管炎:将灯笼草制成糖浆内服,每日3次,10天1疗程,共服3个疗程。按剂量分3组: 1)大剂量组:每日量相当于生药干品150g。 2)中剂量组:每日量相当于生药干品100g。

3)小剂量组:每日相当于生药干品50g。” ⑾江苏中医 1960;(10):“治黄疸:灯笼草(全草)2株,煎取浓汁加糖适量,每日分2~3次服。” ⑿广东医学 1966;(2):“治睾丸炎:灯笼泡草60g,黄皮根30g,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2天。

” ⒀《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治细菌性痢疾:苦30g。

水煎服,每天2次,连服1~4天。

” ⒁《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腮腺炎、灯笼泡、一点红各30g。水煎服。

” ⒂《中草药学》:“治尿道炎症,小便不利:苦、车前草各30g。水煎服。

” ⒃《中草药学》:“治急性肝炎:鲜苦根60g,捣汁,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