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核桃楸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2007页(1976字)

【概况】:

异名 楸树皮(《甘肃中药手册》),山核桃(东北)。

基源 为胡桃科核桃属植物核桃楸的树皮。

原植物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又名胡桃楸(《河北植物志》)。

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冠扁圆形或宽卵形,树皮灰色,浅纵裂。

幼枝被短毛。单数羽状复叶,长25~80cm;小叶9~17,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8cm,宽3~7cm,先端尖,基部歪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锯齿,幼时有短柔毛及星状毛,上面初被柔毛,以后除中脉外,其余无毛,深绿色,下面较淡,被柔毛及星状毛。

花单性同株;雄柔荑花序,长9~27cm,腋生下垂,先叶开放,雄蕊通常12,雌花序穗状,顶生,直立,有4~10雌花。与叶同时开放。果序长10~15cm,俯垂,通常有5~7果实;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长3.5~7.5cm,直径3~5cm;果核球形、卵形或长椭圆形,暗褐色,长2.5~5cm,先端锐尖,表面有8条纵棱,各棱间有不规则皱折及凹穴,内果皮壁内有多数不规则空隙。花期5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别》.第1册.382页.图76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山沟或杂木林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河北等地区,河南、山东有散生。

。【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收,剥取枝皮或干皮,晒干。

药材产于河南、河北、陕西、黑江、吉林、甘肃等地。

鉴别

性状 枝皮常扭曲成绳状或呈单卷筒状,长短不一,长可达1m以上,厚1~2mm;表面浅灰棕色,平滑有细纵纹,并有少数浅棕色圆形突起的皮孔,与三角形叶痕,内表面暗棕色,平滑而有细纵纹。

质坚韧,不易折断而易纵裂,断面纤维性。

气无,味微苦而略涩。

水浸液浅黄棕色,不显荧光。

显微 粉末:暗灰棕色。

①纤维甚长,直径13~27μm,壁极厚,木化,孔沟不明显,胞腔线形。纤维束周围的细胞中,常含草酸钙簇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稍厚,非木化。

②石细胞圆多角形、类圆形、矩圆形、类方形、长方形或短梭形,有的一边稍尖突,直径15~48μm,长至80μm,壁厚薄不一,孔沟明显或稀少,胞腔内含黄棕色物;少数石细胞纹孔不明显,胞腔甚小或无。 ③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8~32μm。 ④筛管分子端壁倾斜,有复筛板,由5~10个类长卵圆形筛域组成,排列成梯状,在侧壁上也可见到多数筛域,常数十个呈网状排列。 ⑤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稍厚或薄,非木化。

⑥淀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5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29页.图308)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块,干燥。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树皮、树叶及外果壳含有甙类及大量鞣质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93

【药性】:

性味 苦,寒。

①《河北药材》:“苦,寒。” ②《河北中药手册》:“平,苦、辛。” 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苦,微寒。”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痢,明目。

主治 泄泻,痢疾,白带,目赤。 ①《河北药材》:“泻热,明目,止痢。” ②《河北中药手册》:“清热解毒。” 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燥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外用:煎水洗眼。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肠炎,痢疾:核桃楸皮、白头翁、黄柏各9g,黄连3g。水煎服。”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湿热带下:核桃楸皮、苍术各9g。水煎服。” 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急性结膜炎:核桃楸皮、竹叶各9g,黄连3g。水煎服。” ④《河北中药手册》:“治慢性细菌性痢疾:核桃楸皮12g,生地榆、椿皮各9g。水煎服。” ⑤《河北中药手册》:“治麦粒肿,大便干燥:核桃楸皮9g,大黄6g。水煎服。

孕妇忌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