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第581页(1683字)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用法】: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功用】:

涌吐。

【主治】:

痰涎宿食,壅塞上脘,胸中痞硬,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舌苔厚腻,寸脉浮,按之紧者。

①《伤寒论》: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当吐之;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②《金匮》宿食在上脘。③《肘后方》: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④《得效》:胸有寒痰。⑤《伤寒指掌图》:脉大,胸满,多痰涎,病头痛。⑥《保命歌括》:痰饮在膈上。⑦《张氏医通》:寒痰结于膈上及湿热头重鼻塞。

【宜忌】:

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方论选录】:

①《注解伤寒论》:《千金》曰:气浮上部,填塞心胸,胸中满者,吐之则愈。与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其高者越之,越以瓜蒂,豆豉之苦;在上者涌之以赤小豆之酸。《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②《伤寒来苏集》:瓜为甘果,由熟于长夏,清胃热者也;其蒂,瓜之生气所系也,色青味苦,象东方甲木之化,得春升生发之机,故能提胃中之气,除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药,故必用谷气以和之。赤小豆甘酸,下行而止吐,取为反佐,制其太过也。香豉本性沉重,糜熟而使轻浮,苦甘相济,引阳气以上升,驱阴邪而外出。作为稀糜,调二散,虽快吐而不伤神,仲景制方之精义,赤豆为心谷而主降,香豉为肾谷而反升,既济之理也。③《千金方衍义》:瓜蒂之苦寒,以吐胸中寒实,兼赤小豆之甘酸,以清利心包余热,所谓酸苦涌泄为阴也。④《金鉴》:瓜蒂极苦,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疏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汁合服者,藉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即止者,恐伤胸中元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诸亡血虚家,胸中气液已亏,不可轻与也。

【临证举例】:

①胸胁痞满 《伤寒论今释》引《生生堂治验》:一男子,胸膈痞满,恶闻食气,动作甚懒,好坐卧暗所,百方不验者半岁。先生诊之,心下石硬,脉沉而数,即以瓜蒂散吐二升余,乃痊。②狂证 《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张某,男,五十九岁。因平素性情暴躁,更加思考过度,经常失眠,后遂自言自语,出现精神失常状态,有时咆哮狂叫,有时摔砸杂物,喜笑怒骂变幻无常。如此情况延续月余,渐至见人殴打,百般医疗均无效果。遂疏瓜蒂散与之,瓜蒂10克、豆豉10克、赤小豆10克,煎汤顿服,连进两剂,共呕吐粘涎三次,毫不见效,竟将邻人殴伤并将所有杂物尽行砸碎。遂与大剂瓜蒂散,苦瓜蒂21克、赤小豆31克,煎汤顿服,服后隔半小时便开始作呕,连续两昼夜共呕二十余次,尽属粘涎,自呕吐开始便不思饮食,一天后现周身困顿不欲活动,困睡到第三天忽然清醒,后以豁痰通窍安神之剂,调理而愈。③痰厥 《广东中医》:某女。素无病,或一日气上冲,痰塞喉中,不能言语,此饮邪横塞胸中。当吐之,投以瓜蒂散,得吐后即愈。④笑证 《伤寒论今释》引《生生堂治验》:绵屋弥三郎之妻,善笑,凡视听所及,悉成笑料,笑必捧腹绝倒,甚则胁腹吊痛,为之不得息。常自以为患,请师治之,即与瓜蒂散,吐二升余,遂不再发。⑤性交疼痛,阴道出血 《伤寒论今释》引《生生堂治验》:一妇人,年三十余。每于交接则小腹急痛,甚则阴门出血,而月事无常,腹诊脉象亦无他异。医药万方,一不见效。先生曰:所谓病在下者,当吐之于上。乃与瓜蒂散六分,吐粘痰升许迄,更与大柴胡汤缓缓下之,后全愈。

上一篇:瓜蒂汤 下一篇:瓜蒂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