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311页(542字)

文体名。即单行奇句、不讲究对偶声律的散体文。这种散体文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明确的文体概念,最早却是由唐代韩愈等人提出来的。六朝以来的文坛,骈文风行,不但抒情写景一类的文章完全骈偶化,连奏议、论说、书信等日常习用的公私应用文也都讲究起“骈四俪六”来,好像不如此便不足以为文似的。骈文是一种非常注重表现形式的文体,但过分注重表现形式,却给思想的表达造成了层层束缚。尽管北朝隋朝都有人士起来反对这种文风,某些帝王甚至不惜以行政手段来强行改革文体,但都没有成功。直到中唐时期,韩愈继盛唐以来兴起的文体革新思潮之后,旗帜鲜明地倡导师法先秦、两汉散体化的“古文”传统,并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的主张,写出了一系列语言精练、文笔流畅、长短自由的散体文。这种散体文并非秦汉古文的机械模仿,而是以自由、自如、自然的精神而创造的一种新文体。韩愈的主张及其写作实践,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响应者日渐增多,文风逐渐转移。到北宋时,古文便开始占上风,最后成为通行文体。后人标榜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就是古文大家。“古文”从此也成为一种文体概念,凡是单行散句、没有特定形式要求的文章,都可谓之“古文”。

上一篇:骈文 下一篇:八股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