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484页(1198字)

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是墨翟,世称墨子,这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他的国籍至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人说是宋国,有人说是鲁国,也有人采取折中的说法,认为墨子祖籍宋国,生长在鲁国。他的家世背景,有人说是“贱人”阶级,有人说是贵族。事实上,凡是曾在先秦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不可能来自“贱人”阶级,墨子也一样。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晚于孔子,早于孟子。他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发现儒家繁文缛节的弊病,就转而向古代的治水英雄夏禹那里寻求“法宝”。墨子以夏禹精神作为典范,从古代文献的零星记载看,墨子所过的生活简朴得近于艰苦,“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而且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墨子给人的印象是吃苦、实干。他反对诸侯的战争(非攻)和贵族的淫乐(非乐),提出兼爱、尚贤、尚同等政治主张,具有强烈的平等色彩。“兼爱”就是“爱无差等”,这自然只是乌托邦,而且与宗法社会的传统道德不符,因此曾受到儒家学派的猛烈抨击,孟子就说墨子主张“兼爱”是“无父”。墨子自己提出了一套评价言行的标准,这就是在先秦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三表”。“表”即“仪”,就是仪则或标准的意思。据《墨子·非命上》,墨子的“三表”即:一要依据古代圣王的经验(“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二要考察人们的直接经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三要付诸政治实践,观其效果如何(“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种思路在当时毫无疑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墨子是一个宗教论者,认为世界上有鬼:“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而且绝对相信上帝的存在。这种信仰,使得墨子有一种“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宗教精神。而墨家信徒也成为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非同通常意义上的学派。他们有自己的领袖,称为“巨子”,弟子必须绝对服从巨子。巨子由前任巨子传给他所认可的人,墨子本人可能是第一任“巨子”。《淮南子》上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到后来,墨家有一部分信徒就流入“任侠”一途,古代甚至有“墨子之门多勇士”的说法。墨家虽然在战国时代曾一度与儒家并称“显学”,但汉代“罢黜百家”以后,就成了“绝学”,其刻苦实践的精神在“文人政治”中彻底失去了魅力。战国末期,墨家后学曾将该派的着作汇编为《墨子》一书,但在近两千年的时间中,却几乎无人问津。其朴实无华的文风,难以引起后代读者的兴趣。直到近代,才有学者去认真解读这部字句脱讹、诘曲聱牙的古书,发现了其中居然有讨论几何学、光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文字。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家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进行过系统的研究,遗憾的是,这一科学传统未能在后代结出硕果。这一发现,曾经震动学术界,使人们不但对沉寂了两千年的墨家刮目相看,而且对中国上古文化也得重新认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