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八工外五工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283页(491字)

清代撒拉族分布情况。据称,撒拉族先民定居青海省循化街子地方后,随着人口增殖、子孙繁衍,逐渐形成了名为“工”的行政单位。清乾隆八年(1743)的粮册上开始出现有十二工名称。乾隆四十六年(1781)后,十二工合并为八工。经一百多年的相对稳定,其人口又得以发展,居住地区也逐渐扩展,一些人迁移到地接循化一河之隔的化隆县一带另辟家园,于是在化隆县境内又逐渐形成了有撒拉人居住的甘都工、卡尔岗工、上水地工、黑城子工、十五会工(县城附近)五个工,它们与循化的“内八工”相对,称为“外五工”。而今,住在这五工的,主要是藏族回族,撒拉族主要居住在甘都工的阿合旦、苏胡加、阿路庄以及四合生庄、唐斯岗庄和尕拉仓庄。卡尔岗工主要是藏族,有的已皈依伊斯兰教。上水地工内,撒拉族与藏族分村落杂居,通行藏语和汉语,操撒拉语者很少。黑城子工,藏、回两族杂居,清道光、咸丰时有撒拉人居住(今为回族)。十五会工中的“若尔哈庄”(卧日尕庄)可能有撒拉人居住过(今为回族)。民间花儿有“撒拉八工外五工,街子工有头人哩”的说法,说明了“外五工”曾是撒拉族移徙繁衍的地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