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260页(493字)

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地区后的称呼。俗称“喇嘛教”。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当时除了占据统治地位的萨满教外,还奉养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道家子弟和佛教僧侣。到了忽必烈时期,佛教逐渐占上风,受到尊重。1260年,忽必烈封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但是,藏传佛教的影响仅限于蒙古上层统治阶级,在蒙古地区,蒙古人信奉的仍然是萨满教。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时,一部分萨迦派(俗称红教)僧侣跟随前往,在和林仍沿用国师封号,主持寺院。但其势力大为削弱。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迎进了宗喀巴改革后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1578年阿拉坦汗和宗喀巴大弟子索南嘉措三世在青海仰华寺会面,召开法会,举行了入教仪式。在法会上索南嘉措被阿拉坦汗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从此藏传佛教格鲁派大规模传入蒙古地区,黄教寺庙纷纷建立,僧众遍地。1602年,阿拉坦汗僧孙云丹嘉措被认为第四世达赖喇嘛,从而密切了蒙藏僧俗领袖之间的关系。此后,在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力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