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262页(519字)

蒙古族自古以精骑善射闻名于世。历代相传的弯弓射箭之术,至今仍为蒙古族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据史料记载,13世纪时每一个蒙古族战士必带弓2-3张,其中必有1张好弓和3个装满箭的箭筒。成吉思汗的军师木华黎就是一个着名的射箭手。成吉思汗的弟合撒儿是射箭神手,百发百中。忽必烈的儿子叶松吉也是英勇善射的名将。当时的弓箭,据《夷俗记》所载:“弓以桑榆树为杆,角取诸野、黄,胶以鹿皮为之,体制长而弱,非若六钧三石之强也。矢以柳木为之,镞以铁制,有阔10厘米者,有似钉者,有似凿者,然阵中人不矢,矢不虚发也。弦以皮条为之,笨而耐久也,其弓弱其矢强,彀之极满,至三二十步发之,辄洞甲贯胸”。蒙古族射箭分骑射和静射,而尤善骑射。比赛时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弓箭之式样、重量、长度、拉力等皆无规定。解放前射箭比赛之设置、规则比较简单,一般是备一皮革制的靶子,宽1米高2米,置于距离四五十步远处,以能射穿者为优胜;也有的是绘成5种颜色的“毡片靶”,靶中心是活的,箭射中后即脱落。解放后,设置日益讲究和规范。从1959年开始,射箭被列为我国体育竞赛项目,并按照国际比赛规则进行比赛。运动员以射中箭靶环数多少决定名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