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296页(423字)

鄂伦春语意为赠送。旧时鄂伦春族分配形式。一个氏族或“乌力楞”猎无所获,可以到有获的氏族或“乌力楞”去取肉,有获的一方通常都要主动多送,因为谁都能有歉收之时。两个氏族或“乌力楞”的狩猎组相遇,一方有获,一方无获,有获者一般都会从自己的猎物中拿出部分送给对方,有的甚至把现存猎物全部送给对方。个人之间的“尼玛都伦”,当产生于个体小家庭独立以后,即地域公社时期。此前,“乌力楞”为氏族或家庭公社,所有物品均实行按人或按户平均分配,无所谓“赠送”。地域公社时期,“安嘎”成员按人平均分配,分配前有人提议送给“乌力楞”中某需要照顾的人家一张大兽皮,其他成员无异议就留出一张再进行分配。“安嘎”狩猎归来,每位猎手都从自己的一份猎物中拿出部分送给“乌力楞”中生活无依靠之人,故无依靠者所获猎物往往多于猎手。个人结伴出猎,谁获猎物归谁,但第一只猎物一般猎者都不要,两人同猎,送与对方,三人同猎,送年长或猎技差者。

上一篇:内三院 下一篇:尼莫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