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溜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54页(775字)
土家族打击乐。“打溜子”,湘西土家话叫“家伙哈”,译成汉话名“打家伙”,川东称“耍锣鼓”,常在年节、婚聚、竖屋上梁等喜庆仪典时演奏。乐器编制有:马锣、镗锣、钹(分为头钹、二钹)4种乐器。没有鼓,鼓是称谓虚名。演奏方法:有3人溜子,只打头钹、二钹、镗;有4人溜子,4种乐器全部演奏;马锣领衔指挥,头钹、二钹交错敲击,镗锣插在乐句之中或乐句之尾。乐诀云:“头钹二钹对面讲话,镗锣故意从中讲话,只有马锣狗跳猫跳,找些空子到处来插。”马锣打法有单锣、花锣等;镗锣有敞锣、逼锣、闷锣等;钹有亮打、闷打、侧打、揉打、挤钹、盖边等;乐汇基本形态有一拍一音、一拍二音、一拍三音、一拍四音。曲牌有100多种,可分为3类:绘声类,以模拟自然界飞禽走兽声态为乐思曲牌,计有“鸡婆唱蛋”、“麻雀弹水”、“蛤蟆闹圹”、“画眉扑笼”、“喜鹊嗓梅”、“八哥洗澡”、“阳雀叫春”、“马过溪桥”、“老牛擦痒”等;绘形类,以描绘禽兽神态为乐思,抒发美好吉祥之情感为曲牌,计有“梅鹿衔花”、“金凤点头”、“猛虎出山”、“猛虎磨牙”、“蛤蟆鼓气”、“河鱼撒籽”、“鸡啄米”、“岩洞滴水”、“流星赶月”、“古树盘根”、“雪花盖顶”、“猫捕老鼠”、“狗扯羊”、“蚂蚁上树”、“双龙出洞”等;绘意类,以细腻表情达意,体现人的意念为乐思曲牌,计有“安庆调”、“庆情儿”、“双齐头”、“新仕门”、“龙抬头”、“八仙过海”、“仕门进”等。新中国成立后,不但整理了传统的曲牌,还创作了许多新曲牌。1986年6月,中国音乐学院赴美演出中国古典音乐,共分“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游戏”、“众御顽敌”、“凯旋荣归”5个乐章。表达土家族纯朴、勤劳、勇敢品德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打溜子曲目“锦鸡出山”,作为每场演出的压轴节目,场场掌声雷动,受到热烈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