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158页(750字)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为18915人。历史上自称越族、安南或京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越族,1985年5月根据本民族群众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所属的山心、巫头、穄尾三座小岛上,因而素有“京族三岛”之称。其余与汉族、壮族、瑶族杂居于江平镇的潭吉、红坎、恒望、寨头、互村等地。京族使用京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历史上曾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创制的文字,俗称“字喃”。京族大约于500年前即15世纪前后由越南海防附近涂山一带迁来。开始时,居住在巫头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逐渐向山心岛、穄尾岛及潭吉等地发展。清朝时期,曾在江平地区设立“江平巡检司”,清末属防城县管辖。历史上,京族同汉族、壮族一起进行过多次反帝反封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京族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京族从事渔业为主,兼营农业、盐业。在旧社会,封建的租佃剥削相当严重,渔业上的网租、箔租,剥削量达70%以上;农业上的地租,租率占产量的50%,而雇工的剥削率高达70-80%,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极端困苦。解放后,京族人民获得新生。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的发展更为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快。京族以大米为主食,杂以红薯、芋头。风味食品有大米糍粑“风吹撢”。喜吃、虾、蟹、鱼汁等等。妇女喜嚼槟榔,染齿。老年妇女多穿民族服装,上衣为对襟、袖窄、紧身、无领,内衬遮胸布,下穿黑色长宽裤子。男子穿窄袖上衣,长及膝盖,腰间束带。传统节日主要是哈节,即歌节。实行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多由父母包办,姑表不婚、同姓禁婚。京族实行土葬、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上一篇:京语 下一篇:京族传统服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