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216页(1090字)

①自称毛南、阿南、爱南(亦写作哀南),为单称;众称为“窘南”,意为“这个地方的人”。在宋代汉文史籍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茅滩”、“茅难”、“冒南”等地名。看来,其族称与地名有密切关系。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河池、南丹、宜山和都安等县。人口为72370人(1990年)。与古代百越、僚、伶入有着历史渊源关系。1986年6月将旧称“毛难族”改称为“毛南族”;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无本民族文字。许多人会讲壮语和汉语,通用汉文。还借用汉字的意义记录毛南语,形成“土俗字”,用来记录本民族民歌,保存本民族民间文化。过去,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汉族、壮族相近,处于封建地主经济阶段,农民受剥削、压迫。为了生存,从宋代起,不断举行起义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又和壮、汉等族人民一起,为解放而团结奋战。主要经营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又兼营各种副业,饲养菜,远销上海、香港等地。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民间故事、笑话、谜语、谚语、民歌民谣、舞蹈和戏剧等。编织和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所编的竹器工艺精湛,着名的花竹帽(顶卡花),花纹图案精致,非常美观;所雕刻的木质假面具,形象生动逼真;所刻制的石柱石碑等,均有栩栩如生的凤、麒麟、仙鹤、寿松和几何图案花纹。多以同姓同族聚居,村落依山而建。瓦顶泥墙房,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和关养牲畜,保持“干栏”建筑的特点。服饰与壮族相似,男女均喜欢穿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妇女穿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留辫梳髻,戴手镯、银牌等饰品,头戴花竹帽。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喜爱腌制酸肉、酸螺蛳和酸菜。待客很有礼貌,客人不分大小,吃饭时均与主人长辈同座。实行一夫一妻制,有“不落夫家”和“转房遗俗”,寡妇再嫁有限制。实行土葬,请道公“念经送葬”;有“一生换几名”和“审”的习俗;传统节日有祭祀神灵与祖先的“分龙节”(即“五月庙节”)。信仰道教,崇拜多神,迷信活动较多。50年代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显着成就,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毛南山乡出现了人寿年丰的新景象。②“民族知识丛书”之一。莫家仁着。1983年1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包括:壮丽多姿的毛南山乡、溯古话毛南、经济发展及其特点、艺苑中的花朵、“三南文风颇盛”的来历及其他、婚姻家庭及丧葬习俗、宗教、节日和禁忌、生活习俗及传统礼节、毛南山乡变新颜和后记。书前附有《毛南山乡》、《干栏房》、《织锦》、《花竹帽舞》、《石刻墓碑》、《脚踏犁》、《木面具》、《石水缸》等图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