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458页(531字)

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壮族民间文学和壮族文人文学两个成分。壮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产生于远古时代,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长、戏剧和曲艺等文学体裁。唐宋后流行于壮族民间的方块壮字作为文学作品的载体,流传至今不衰。壮族文人文学是历代壮族知识分子用汉语文、汉族文学形式创作的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小说、戏剧和电影、电视文学等。壮族文人文学的历史比壮族民间文学的历史短,它开始兴起于唐宋时代,而形成发展于明清时代,繁荣于现代。因历史上没有统一的壮族文字,壮族文人是靠汉族文化教育培养出来的。据统计,从唐至清代,广西壮族地区中进士的有130人,中举的近2000人,当官的少,更多的是科场和仕途失意的文人,他们是历代壮族文人文学的基本队伍。壮族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主要有三条:一、在与汉族文学长期相互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既保持了自已的民族风格和形式,又吸收了汉族文学的丰富养料。二、壮族文学的两个成分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民间文学哺育了文人文学,而文人文学推动着民间文学的发展。三、壮族文学和其他民族文学一样,存在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种不同创作方法与矛盾,这种矛盾推动着壮族文学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