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315页(418字)

亦称双音。

畲族山歌演唱的一种形式。为多声部的歌唱音乐,带有轮唱性质,即由一名歌手先唱两个字或四个字,另一歌手紧接着唱下去。这是1958年音乐家郑小瑛在福建宁德七都、八都、九都等畲村发现的,以后在霞浦县鲤山、白露坑也偶有发现。现在只有好歌手才会演唱。畲民在赛歌过程中,基本上分两个阶段进行。前半夜多唱一般曲调,用一般的盘歌来试探对方的赛歌能力,如果“棋逢对手”,唱到下半夜进入赛歌的高潮时,为了比歌多、快,而改唱“双音”,这叫做“比肚才”。

有时在结婚中,男方前来迎亲时,女方与迎亲者也对唱“双音”。一般男方用假声唱,认为假声不仅动听,而且唱得高、传得远、省力、持久。

这种假声恬静、纤嫩、清秀、古朴,他们认为假声“嫩、细、明、亮”。唱者热烈紧张,听者津津有味,气氛热烈,深受群众喜爱。“双音”的唱法,尚未形成为某种固定的形式,在音程的结合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尚处于比较原始自然的状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