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13页(835字)

北朝之一,继十六国分裂局面之后在中国北部重建统一的封建王朝。鲜卑族拓跋珪所建。东汉末年鲜卑族的檀石槐政权瓦解后,其拓跋部开始活跃于今内蒙古和山西北部一带。310年,西晋封拓跋猗卢为代公。338年什翼犍在繁畤(今山西浑源西南)北即代王位,建立代国。376年,代国为前秦所灭。肥水之战后,拓跋珪于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史称北魏,亦称拓跋魏、元魏、后魏。天兴元年(398),拓跋珪即皇帝位,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推行劝课农桑,发展生产的政策。解散部落组织,使鲜卑部民分土定居,使氏族组织变为地域组织,从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在汉族地区建立了宗主督护制,依靠宗族主维系地方。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陆续灭夏、北燕、北凉,完成黄河流域的统一,结束了一百多年北方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朝自此始。冯太后、孝文帝为缓和国内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加强中央集权,促进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延兴二年(472)整顿吏治。延兴五年(475)规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租调。太和八年(484)颁布俸禄制,严惩贪污。太和九年(485)十月,颁布均田令。太和九年或十年初,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太和十年(486),确立新租调制。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改革鲜卑旧俗,从穿着、姓氏、丧葬、语言、婚姻诸方面向汉禁胡。太和中,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将鲜卑贵族分为姓、族两等。北魏的统一和孝文帝改革,使北方中原地区人口大增,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显着的发展。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国内阶级矛盾日渐激化。北方的柔然也时刻扰边,威胁着北魏的统治。正光四年(523),北方六镇起义爆发,北魏政权摇摇欲坠。武泰元年(528),实力派尔朱荣发动“河阴之乱”,控制朝政。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