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05页(691字)

隋唐时东北少数民族名。一作靺羯。来源于挹娄(肃慎)。其名初见于北齐河清二年(563),为北朝时“勿吉”之同音异译(一说为“貊貉”之转音)。下分众多部落,以粟末、伯咄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等7部最为着名。活动范围据史所载为东至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粟末部居最南,分布于今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伯咄部约在今拉林河流域(一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市境内);安车骨部在依兰县东南和以东地区;拂涅部居牡丹江下游以东地区;黑水部居松花江注入黑江后的黑龙江两岸;号室部散布于兴凯湖以南的绥芬河流域;白山部居牡丹江上游以东地。各部与隋唐王朝关系密切,多次遣使朝贡。粟末部曾于隋炀帝时内附,被封为右光禄大夫、辽西太守;唐初,南部诸部落曾附高丽,北部以黑水靺鞨为中心,迅速壮大。唐赐内附者首领度地稽李姓,并屡受官职,死后追封燕国公,陪葬乾陵。在唐对高丽的战争中,度地稽部助唐甚力,而南部靺鞨诸部多助高丽抗唐。各部发展很不平衡,南部的粟末等部已多从事农业生产,北部黑水诸部仍以狩猎为主。各部皆善养,富者有猪多至数百口。君长称“大莫佛瞒咄”,父子相承。居于半地穴式房屋,相聚为村落。尚无文字,已使用铁、铜器。度地稽部因与中原交往密切,发展程度最高。唐时其部落有“家僮”(奴仆)数千人,以财力雄边”。唐总章元年(668),高丽国亡,粟末部迁居营州;白山部亦归唐,伯咄等三部“奔散微弱”,“遗人”加入了由营州东走的以粟末靺鞨为主体所建立的渤海国;北部诸部以黑水部为中心,经过兼并联合,成16部,称黑水靺鞨,五代时改称女真。

上一篇:默啜 下一篇:谋宁克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