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22页(972字)

①中国北方古族名。源于东胡后裔鲜卑。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始见于《三国史记》(卷18)、《魏书》始立《契丹传》。是后《北史》、《隋书》、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皆有专传。北朝时,游牧于今两辽河上游及其支流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后内附于隋。唐初,形成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拥兵三万四千。仍分八部,凡征发,诸部共举。猎则分部,战则同行。武德二年(619),唐以其内稽部置辽州,为唐在契丹设羁縻州之始。贞观二十二年(648),唐置松漠都督府,辖羁縻州10,以其酋帅窟哥为都督,赐姓李,封无极县男。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足与妻兄归城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唐,陷营州,自号无上可汗,兵至数万,屡败官兵。十月,尽忠卒,万荣带领其众。次年六月,为唐及突厥联兵所败,万荣被部下所杀,起义被镇压。契丹转依突厥。开元四年(716),首领李失活复降唐,受封松漠都督、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将军。二十三年(735)契丹知兵官、北平王、检校松漠都督李过折被泥礼所杀,大贺强氏衰落,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所代。天祐四年(907)正月,于越(掌军马官)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可汗痕德堇(一作钦德)即汗位。后唐天祐十三年(916),统一各部,称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创文字,立制度,筑皇都,灭渤海,国号时称契丹时称辽,与五代和北宋并之。保大五年(1125),亡于金。辽亡前,宗室耶律大石率部分契丹人西迁,建西辽政权。天禧三十四年(1218),帝位为乃蛮王子屈出律所篡。元太祖十三年(1218),复为蒙古所灭。契丹逐渐与汉族、蒙古族等融合。元末契丹族遂在历史上消失。②国名和朝代名。后唐天祐十三年(916)耶律阿保机所建。天显十三年(938),石敬唐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大批汉民为契丹编民。辽太宗耶律德光为便于统治汉民,把民族色彩浓厚的契丹改为汉人易于接受的大辽。统和元年(983),又改国号为契丹。咸雍二年(1066),复改国号为辽。直至保大五年(1125)亡国。据契丹文记载,即使在称辽的年月,也称国号为契丹。仅在汉语汉文中通用辽。汉人则习惯把整个王朝称为辽。耶律大石所建西辽,在契丹语中亦称作契丹。契丹王朝据有北半中国,控制陆路中西交通,世界影响深远,以致某些民族语言中至今仍称中国为契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