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42页(863字)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拉弦乐器。通体木制,通长1380毫米左右,共鸣箱为长瓢形,由整块桑木挖槽而成。上蒙薄木板,琴码上方两侧各有新月眉状音孔一个。琴杆硕长,并嵌以骨质花纹装饰。上以丝弦缠就品位十八个,音箱面板上设有五个高音品位。十至十四个音柱分别置于琴柄正面和左侧面,上拴一根金属主奏弦和九至十三根金属共鸣弦,码右侧上翘,致使主奏弦远离指板。演奏时竖置琴身于左腿之上,右手持尾弓擦弦发声,左手按品位改变音高。主奏弦常规定音为d或c,共鸣弦的定弦法因人、因地、因曲而异。右手常用连弓、分弓和顿弓等技法。左手按弦以食指为主,兼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技法有揉、滑、颤、带等多种。高音区音色尖锐,略带金属声;中音区音色明亮优美;低音区音色浑厚,略带沙哑声。主奏弦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清史稿》所载“塞他尔”的形制虽然与当代萨塔尔相近,但主奏弦为两根丝弦,且“以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属拨弹类乐器。可见其与当代萨塔尔为“同名异实”的两种乐器,却和当代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拨弹乐器弹布尔及当代塔吉克族弹弦乐器塞依吐尔相近。考“塞依吐尔”、“塞他尔”、“萨塔尔”当为同一名词的不同音译。这一名词源自波斯语,为“三弦”之意。塔吉克族的“塞依吐尔”虽有五根弦,却被组合成了三组(里弦二根一组,中弦单独一根,外弦二根一组),维吾尔族弹布尔亦然。它们的原始状态可能只挂三根弦,被称作“塞依吐尔”合情合理,被称作“弹布尔”,当据其演奏技法而谓之,弹拨——弹布尔。由弹弦而演变成为拉弦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乐器发展史上并不罕见。拉弦乐器萨塔尔和拨弹乐器塞依吐尔(弹布尔)形制相近,极有可能存在着演变、发展的关系。萨塔尔是流传在新疆南部喀什、和田、莎车、库车等地的大型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和流传在新疆东部吐鲁番地区的大型古典套曲《吐鲁番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近现代着名萨塔尔演奏家有吐尔地阿洪、吾买尔阿洪等,其主要独奏曲目为《十二木卡姆》各部木卡姆中各首叙诵曲和叙事歌曲的迈尔乎里。

上一篇:撒拉教 下一篇:赛莱菲耶派
分享到: